浅议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的创设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推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形式也随之改变,由于班级中孩子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各有不同,集体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学习、成长的需要,而区角活动能为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于其自身发展的活动环境,自主选择与体验的空间,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动,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去感知、探索,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激发,情感得以满足,在这样的区角活动中,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游戏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积极操作探索,有效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小班的区角创设有何特点,我们怎样创设出适宜孩子发展、有价值的区角呢?结合本班区角活动创设的尝试,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区角内容的设立。(一)观察、分析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找到创设区角的依据。经过观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1、喜欢颜色鲜艳、造型夸张、醒目的玩具;2、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包括废旧材料感兴趣,比如吸管、绳子、纸筒、纸盒等这些物品,孩子总喜欢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热衷于手部的一些简单、重复性的操作,但小肌肉动作还不够精准灵活;3、愿意模仿成人或生活中的活动,比如做饭,给娃娃喂饭,洗衣服,戴戒指等,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会自发地表演这些情景;4、热衷看动画片,倾听故事,翻看故事书中的图画,特别喜欢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5、乐于参与规则简单、有趣的游戏。结合以上特点,我认为,小班的区角创设要具有形象直观性、简易性、可操作性、娱乐性。(二)确立符合本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有价值的区角内容。教师在了解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以后,还要思考各个区角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并孩子的发展目标隐藏在区角活动中,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由此我在本学期重点设计了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娃娃家”,“巧手乐”,“乐读”等区角游戏来丰富和提升孩子的经验。“娃娃家”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角色意识,满足孩子心理的安全感和情绪抚慰。“巧手乐”主要创设了以发展孩子手部肌肉为主的区角游戏,如“给小动物喂食”、“夹夹乐”、“套指环”、“包糖果”、“穿纽扣”、“拼拼乐”等,通过一系列游戏,发展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提高手指协作的能力和灵活性,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乐读”主要让孩子翻阅自己喜欢的图画书籍,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区角内容除了来源于孩子的生活,还可来源于教学活动,作为活动的延伸。例如,结合活动“我爱家乡的美食”,我在区角创设了一个“美食加工坊”,把生活中常见的家乡美食一一呈现了出来,创设了“中江挂面”“ 罗江豆鸡”等多种游戏场景,孩子们用绳子撕面条,用纸裹豆鸡,非常感兴趣。二、区角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区角环境能与孩子进行有效地对话,积极促进孩子去学习并获得发展。怎样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去大胆选择、自由操作、积极探索的区角环境呢?首先,我认为,要有效利用活动室的空间划分出区角。我园的活动室空间较小,幼儿人数较多,我利用桌子、玩具柜、地上的隔离线将活动室分隔成5个区角:娃娃家、游戏乐园建构区、巧手乐、表演区、乐读区。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空间内更好地活动,我把较为吵闹的娃娃家和表演区迁移到了教室角落里,这样就不会干扰其他区角中的孩子;而巧手区中的有些操作材料、操作台转移至墙面,桌面,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空间压力。其次,利用标记帮助孩子明确区角的内容和规则,以富有童趣的图示发挥暗示、引导作用,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每一个区角我都使用了一个醒目的图标让孩子一目了然地感知区角的内容。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利用小脚印、小手等简洁、明了的标志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游戏规则。如,限定人数的区角在地面贴有相应的标记——小脚印。阅读区需要安静,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贴上一个卡通娃娃正用一根手指做“嘘”的动作,告知小朋友要悄悄地看书。小班孩子整理材料的能力较弱,我们就在放材料的小盒子与存放的地点都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孩子就能准确地把材料“送回家”了。三、区角材料的投放。(一)区角材料的选取要来源于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划分好区角后,材料的选择与收集就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包括废旧材料,如筷子、绳子、纸盒等,这些材料与孩子生活经验相吻合,极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在“娃娃家”,我们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与生活相关的布娃娃、电话、糖果,让幼儿在能吃能玩的情境中获得温馨的生活感受,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二)充分挖掘孩子、家长等丰富资源收集区角材料。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若参与了区角材料的提供,就容易产生积极的游戏行为。每一次的区角准备工作,我们都充分发挥孩子与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我们鼓励孩子收集一些小纸盒,蛋糕盒、小蛋糕盘,饮料瓶等,放置于巧手区,孩子带来了自己的材料,很有自豪感,操作兴趣也很浓,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搭高,制作表情脸、小汽车,玩保龄球,玩得不亦乐乎。(三)材料的加工注重外观造型和色彩的装饰。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材料的加工方面,我们首先要考虑选择形象夸张的造型,注意色彩的选取和搭配,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的孩子来说,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一瞬间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我选择红、黄、绿这些醒目的大色块来装饰区角环境,让孩子们一进活动区就有一个强烈的视觉感受。并用粗线条绘制了各种可爱夸张的小动物造型,色彩鲜艳,轮廓分明,视觉冲击力强。在制作巧手区“夹夹乐”玩具时,我用粗油性笔绘绘制了大大的毛毛虫、蜗牛、刺猬、太阳等图案造型,并涂上不同色调的鲜艳色彩,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小动物时,就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操作中去。粘贴游戏给鱼妈妈贴鳞片也是如此,在图案的选取、色彩的搭配、材料的大小、质地方面都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非常喜欢,百玩不厌。(四)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以满足不同孩子及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操作需要。小班孩子喜欢玩平行游戏,所以区角材料的种类不必过多,相同材料的数量要丰富,保证更多的孩子能及时参与进来。当然,班级中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差异,在材料的投放上应有层次性体现,在同一区角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孩子的发展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都能在区角活动中选取与自己能力兴趣相适应的材料。这样,缺乏自信的孩子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较快的孩子也能不断看到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便于老师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孩子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应有的提高。在“夹夹乐”游戏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大小、松紧程度、材质不同的夹子,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用。在“穿穿穿”游戏中,根据孩子动作精细程度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差异,我们提供了蕴含不同目标、具有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为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孔较大的珠子和较硬较粗的鞋带线,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替换成小孔的珠子和较细较柔的绳子,还提供了“系鞋带”等较复杂的操作材料,让孩子的精细动作更加协调与精准,体现了层次性。(五)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成品与半成品之间。在区角活动中,我们通常会提供一些已经加工制作好的材料,一些半成品或未加工的原始材料,这样做能满足不同的幼儿对材料的不同的需求。如在巧手区“剪贴乐”游戏中,我们提供的材料既有已经剪成各种图案的现成装饰材料,也有一些长条的挂历半成品材料,需要幼儿撕、剪才能使用,还有一些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材料,如废旧纸盒、废旧蛋糕盘、纸筒、易拉罐等,孩子可以通过自由地摆弄,充分享受到玩的乐趣。随着区角活动的不断推进,幼儿的能力、兴趣点往往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区角投放的材料还要具有发展性,与孩子能力的不断发展相互动,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孩子的操作需要。比如“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孩子初次操作可以直接用手将食物喂入小动物的口中,随着动作熟练度的提高,孩子可以用勺子舀,用筷子夹,逐渐提高动作的难度,变换游戏的形式,以维持孩子对此游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获得更高的发展。教师对区角材料的调整可以有多种方式,更换孩子已经不感兴趣的材料,或者在原材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新材料,或者把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或分解,以此改变或提高材料操作要求,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孩子新的探索活动,重新激发孩子的操作兴趣。(六)材料投放要保证安全性。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在材料的选择、制作和投放时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孩子使用安全的材料进行游戏。如孩子收集的奶粉罐,我们都会将开口的边缘进行包边处理,避免边缘割伤孩子的手;卡片的尖角剪成圆弧形,边缘用亮胶密封,既经久耐用又安全。刚入园的新小班区角要实行“逐步开放”,因为这些孩子还没有玩区角游戏的经验和意识,我们可以先开放一至二个,让幼儿进行尝试,熟悉区角游戏怎么玩,学习收放整理,待孩子有了一定的体验、经验以后,再增加新的区角让孩子游戏。总之,区角活动的创设与开展要以孩子为本位,教师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追踪活动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对区角进行调整,使区角活动更加适合孩子,更加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孩子的发展为导向的区角活动才具科学性与实效性,才能彰显出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价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