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前教育网

标题: 从主题活动《有趣的鞋子》中品味孩子的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随 ̄︿ ̄风    时间: 2013-2-3 13:33
标题: 从主题活动《有趣的鞋子》中品味孩子的成长
一、真知灼见,来自实践。
“臭烘烘的鞋垫”
丁丁带来了一双老式的大布鞋,有很多孩子们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老式布鞋,他们围着布鞋好奇地看着。调皮的阳阳伸长了脖子,凑到布鞋跟前,想看个究竟。谁料他猛得一捏鼻子,直往后退,嘴里嚷嚷着:“好臭,好臭,臭死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所有的孩子都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究竟。结果,几乎所有孩子的反应与阳阳是一样的。“为什么老布鞋会这么臭?”沈予同不解地问。眼尖的周健用两个手指捏出了布鞋里的鞋垫:“看,不是布鞋臭,是鞋垫臭。”“什么是鞋垫?”小不点高大明问。“这都不知道,鞋垫就是垫在鞋子里的。”“鞋垫可以吸水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将自己对鞋垫的了解急切地告诉大家。“那既然鞋垫是臭烘烘的,那为什么还要用鞋垫?”小轩的提问可难倒了大家。是呀,在鞋子的家族中,鞋垫这一成员,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既无绚丽多彩的外观,又无闪亮登场的机会,如此“苟且偷生”,也就罢了,但人们往往使之饱受“屈辱”,终日踩在脚下,冠名为“臭鞋垫”。那么,“臭鞋垫”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为此,我带领孩子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
试验一:
过程:
给孩子提供一双新鞋垫,让孩子们闻一闻。
结论:
鞋垫本身是不臭的。
试验二:
过程:
给孩子提供一双比自己的脚大一点的鞋子让孩子穿,孩子感觉不舒服;在鞋子里放上一双跟鞋子一样大的鞋垫,再让孩子穿,感觉舒服多了。
结论:
当鞋子有点大的时候,鞋垫能帮助我们合脚地穿进鞋子。
试验三:
过程:
给孩子分别提供一双没有鞋垫的鞋子和一双有鞋垫的鞋子,孩子感觉有鞋垫的那双鞋穿起来比较暖和。
结论:
鞋垫有保暖的作用。
试验四:
过程:
让两个孩子分别穿上没有鞋垫的鞋子和有鞋垫的鞋子进行跳绳运动,20分钟后,穿没有鞋垫的孩子感觉脚底都是汗;而穿有鞋垫的孩子感觉脚底干干的。
结论:
鞋垫有吸水功能,能吸掉脚底的汗。
试验五:
过程:
将那双吸满汗的鞋垫取出,让孩子闻,孩子感觉臭。
结论:
臭鞋垫是因为吸了汗才变臭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试验,孩子们对鞋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鞋垫,有防水型的、有防臭型的、还有防脚气的……在不断地收集过程中,孩子们也慢慢知道了鞋垫的另一个秘密:一付优质的鞋垫,也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虽“身卑言轻”,但是对人类的脚却有着最直接的保护,最贴心的呵护。
“奇妙的鞋底”
展示区内,娇娇和宁宁趴在地上,手上各自套着一双鞋子在玩“溜冰“的游戏,她们将套着鞋子的小手在地上滑来滑去。玩着玩着,娇娇发现自己的小手滑得总是比宁宁的慢,她不高兴地说:“哼,我不玩了,你都不等等我。”宁宁也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快点!”“我也想快点,可我的鞋子滑不快。”“你跟我一样滑,喏,这样,这样。”宁宁一边说一边示范着,娇娇也尝试着跟她学,可还是滑不快,周围围观的小朋友也都哈哈大笑起来。娇娇很奇怪:“为什么我的鞋子老滑不快?”缪淳阳说:“你的动作太慢了。”丛玲珑说:“你的鞋子太重了吧。”缪至尧说:“是你的鞋子不好。”娇娇拿起鞋子看了又看,忽然停了下来,大家随着她的眼光看过去,也发现了“新大陆”:鞋子底下有漂亮的花纹。(这时,宁宁也迫不及待地翻过自己手中的鞋子,发现鞋底是平平的,没有花纹。)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去翻展示区内所有的鞋子,意外地发现有好几双鞋子底下有不同的,漂亮的花纹。邓寅皓不解地问:“这么漂亮的花纹,为什么不放在鞋子上面,要藏在鞋子底下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讨论、回答这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脚抬起来的时候也能看见花纹的。”“它藏在鞋底下,是在跟我们捉迷藏呢。”“它要我们仔细地找到它。”“它在鞋底下也能派用场的。”……为了解开鞋底花纹的秘密,我与孩子们又做了一次小试验:
试验过程:
我将一部分孩子分成A、B两组,A组孩子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子,B组孩子穿上鞋底没有花纹的鞋子。让这两组孩子同时在我提供的小斜坡上下走动。同时,让围观的孩子仔细观察。
结论:
围观的孩子:A组走得好,B组上去的时候很滑,下来的时候象在滑滑梯。
A组孩子:没什么,就是走上走下很好玩。
B组孩子:象在滑滑梯一样,滑死了,很难走。
通过这个试验,孩子们终于解开了鞋底花纹的秘密—具有防滑功能。在这次试验之后,孩子们又对鞋底花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有了收集鞋垫的基础,在收集寻找鞋底花纹的过程中,孩子们没有过多地请求成人的帮助,也收集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花纹。在孩子们研究、探索鞋底花纹的过程中,居然还发现了一个他们认为很有趣的现象:在下雨天,鞋底的花纹在地上能印出印记;有花纹的鞋底还能成为彩泥模具,在彩泥上能印出漂亮的花纹……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
“《纲要》中提到:“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教育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教育活动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教育成为技能训练的功能。”这两个活动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价值。

二、打开创造新天地
绘画活动:奇特的鞋子
写生活动《鞋子》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画着各自喜欢的鞋子:爸爸的运动鞋、妈妈的高跟鞋、爷爷的老式布鞋、自己的凉鞋、棉鞋、溜冰鞋,还有小时候的虎头鞋……源源画的是爸爸的运动鞋,奇怪的是,他在爸爸的运动鞋上画了两只翅膀。源源告诉我:“我帮爸爸的运动鞋化了两个翅膀,这样,爸爸就不用走路了,就能飞着走了。”好奇特的想像。于是,绘画活动《奇特的鞋子》产生了,孩子们一下子钻进了想像的空间:给爸爸的运动鞋装上翅膀、轮子,好让爸爸上班不迟到;给妈妈的高跟鞋装上音乐盒,好让妈妈一边走路一边听音乐;给爷爷的老式布鞋装上感应灯,好让爷爷在过马路时更安全;给自己的溜冰鞋装上几根小棒,好让自己在溜冰要摔跤时及时撑住……孩子们的画虽然不是很美观,甚至有点乱,但看着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津津乐道地相互交流着,在那一刻,我被感动了,被孩子们的创造感动着,被孩子们的快乐感动着。
《纲要》中反复指出:绘画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幼儿之所以这么快乐地显示自己的成果,是因为这些成果出自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又因为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所以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到真正的满足感。

三、放飞心灵的窗户,收获一大筐
综合活动:参观鞋子商城
这个活动是我们预定的。孩子们带着“商城里有些什么漂亮的鞋子?”和“你找到了哪几种我们平时不怎么穿的鞋子?”这两个问题参观了鞋子商城。在鞋子商城内,孩子们犹如快乐的小鱼儿在鞋柜前穿来穿去。表面看,孩子们的兴奋点似乎在穿梭鞋柜上,但事实上,孩子们的眼光总会锁定在自己喜欢的鞋子上。当他们发现了自己喜欢或平时没有看到过的鞋子时,总会吆喝自己的伙伴一起来分享。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对预先提的两个问题并不感兴趣,倒有孩子提出也来开个“鞋子商城”。说干就干,没有鞋柜怎么办?孩子们建议有活动室的柜子。货柜是解决了,孩子们在如何摆放鞋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纷。一部分孩子说按颜色放比较好看,而有的孩子则认为大人的鞋子和小孩的鞋子要分开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呢?经过商量,最终决定开两个“鞋子商城”,一个按颜色放,一个按大小放,两家“经理”还打赌:谁的鞋子卖得多,就说明谁的方法好。于是,一场“商家”之间的竞争开始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家“商场”通过绘画的形式,画了许多漂亮的广告画,贴得满柜子都是;而另一家则请了几个“模特”,穿上他们的鞋子,走起了“猫步”。结果是喜欢画画的小朋友都走进了第一家商城,欣赏起了漂亮的广告画,啧啧称赞,有的孩子还参与了新广告画的制作;而一些喜欢唱唱跳跳的小朋友则对“模特”们走的“猫步”倍感兴趣,看得津津乐道,期间,也忍不住上场“秀”一下。两家把卖鞋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全都投入到了制作广告画和模仿秀中……
如果看预定目标,这个活动是失败的,但孩子们在自主的活动中所获得的远远大于预定目标。孩子们在参观鞋帽城后萌发了自己开“鞋子商店”的念头,商店的形式也由孩子们对鞋子不同的分类而多样化了;美术、音乐、舞蹈在孩子们的“鞋子商店”里也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让其余所有的孩子都全神贯注地投进了活动中而忘记了“卖鞋”的事。这一连串的活动看似前不搭后,但对孩子们而言,这些活动“是自主性活动,不受老师的强制性干预,且享受着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题的结束——把微笑写在脸上
主题活动进入尾声,我与孩子们忙着将我们在活动中拍的照片、记录的表格、制作的各种作品等以“大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家长半日活动中,孩子们领着爸爸妈妈参观着主题的过程资料,当爸爸妈妈们怀着疑惑的心情问我“这些真是孩子们的活动过程?”时,我高兴地笑了;当爸爸妈妈们以同样的心情问问孩子们同样的问题时,孩子们自信地笑了!

活动反思:
《幼儿百科词典》对“探索”的界定是:“探索是个人主动地从多方面探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这里谈到了寻求答案,可要寻求答案,首先要有问题,只有有了问题,菜油可能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因此,探索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探索过程中的“质疑”就是探索活动展开中的“发现问题。”
但是,仅有幼儿的“质疑”是不够的。在幼儿提出有关“鞋垫”的问题时,我通过2个“质疑”促使幼儿思考、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产生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另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探索在最初阶段是以无意性为主的。在探索鞋底花纹的问题上,如果我不在“质疑”的基础上,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平台,那么,探索的火花就会自生自灭,幼儿就会因为不知道或没办法而放弃探索。因此,我设计了几组有对比性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了记录。最终,幼儿获得了成功—发现了鞋底花纹的秘密,同时,也经历了一个“质疑—操作—得出结论”的过程。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由于幼儿的探索随时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学习需求,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去尝试、去探索。在开“鞋子商店”的过程中,虽然我没有规定幼儿在一段时间或某一空间做什么,但事实上,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并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因为幼儿在探索中有自主表现的自由,所以如果他们能将自己的想法放在一定的关系中去认真考虑,那么就会获得新经验。
从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的探索行为在“质疑”和“挑战”中会进行得更持久、更有意义。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使幼儿的无意行为逐步转变成有意行为,使他们的探索兴趣更深入、更持久。在不断提高探索意识,培养探索精神的过程中,为幼儿探索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欢迎光临 福建学前教育网 (http://fjchil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