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前教育网

标题: 试论回归本位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伊丽芳    时间: 2013-8-23 00:28
标题: 试论回归本位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许卓娅

引言:“本位”的讨论首先是价值讨论

       “回归本位”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对回归价值问题的反思和交流。在这里我先与大家分享自己 20 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1986 年,我刚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第一次意识到需要认真思考: 音乐教育就是美育吗? 美育就是教人学习怎样审美的教育吗? 当时正好有机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一位从事音乐历史研究的学者探讨这个问题。我向他提问:音乐教育难道就不能对人的其他方面发展或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吗? 最后讨论不了了之。

      1993 年,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 这次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音乐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记得当时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将这个圆切成若干份并在每一份中写上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字样,最后又在美育的那一份中划出一小份,用短线箭头指向圆外并注出“音乐教育”的字样。我当时在黑板上画了另一幅图, 想要表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 尽管那个图式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我自己的想法) ……最后讨论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1998 年,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第四届年会, 专题讨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传承与教育问题。由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的直接参与,参会人员中超过半数是来自专业音乐研究所和专业音乐院校的学者。在研讨初期, 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自身的发展是更应该“扎根沃土”( 根植于中国自己的文化) 还是更应该“黄河入海”( 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到了研讨后期, 由于在需要传承的作品和传承作品的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因此幼小儿童的发展问题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传承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了新的争论焦点。记得当时我提出:不应该把幼小的孩子仅仅当作中国传统音乐舞蹈作品的寄生物; 不要让音乐舞蹈的大锤把稚嫩的孩子砸扁了;人终究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才创造和发展出音乐这种事物的,不能把目标和手段的价值倒置了。最后讨论仍旧没有取得哪怕是“求同存异”的结果。

      2006 年 7 月世界音乐教育协会学前儿童音乐分会在中国台北召开会议, 同年 10 月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年会。两次会议传达出的共同信息是:不同价值的讨论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对话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强迫任何人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完全接受他人的立场,但我们有可能通过与别人对话,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扩展、丰富或不断修正自己对某一个价值问题的认识。


试论回归本位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doc (42 KB, 下载次数: 257)








欢迎光临 福建学前教育网 (http://fjchil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