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前教育网

标题: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邮票的背面的秘密 [打印本页]

作者: 熊yoyo    时间: 2014-6-26 09:30
标题: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邮票的背面的秘密
本帖最后由 熊yoyo 于 2014-6-26 09:32 编辑


糊精是淀粉水解生成的较小的分子,它易溶于热水,有良好的粘性。但从化学结构上看,糊精仍属于多糖物质。淀粉和糊精都能与碘反应,前者遇碘显蓝色,后者遇碘显紫色或红色。


所需用品
  烧杯,天平,量筒,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滴管,试管、淀粉,糊精,蒸馏水,碘水,纪念邮票(4~5张)

实验过程一


(一)淀粉、糊精与碘的反应?

1、在2个干净的烧杯中分别放入0.5克淀粉、0.5克白色的糊精,各注入100毫升蒸馏水。把2个烧杯分别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时用玻璃棒搅拌至液体沸腾,即制得浑浊的淀粉溶液和无色透明的糊精溶液。

2、待两溶液冷却后,用滴管分别吸取2毫升淀粉溶液、2毫升糊精溶液于2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水,观察现象。
发现什么?发现淀粉溶液显蓝色而糊精溶液显紫色?

淀粉遇碘显蓝色是淀粉的特征反应。糊精是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要比淀粉小,所以遇碘显紫色。


实验过程二


(二)邮票背面的物质与碘反应?

1、以4~5张纪念邮票放入烧杯中,注入20~25毫升蒸馏水,使邮票浸没在水中。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在邮票背面反复搅动,至溶液沸腾为止。

2、待溶液冷却后,用滴管吸取2毫升邮票的浸渍液于一试管中,滴入3~4滴碘水,观察现象。

发现什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显紫色。上述现象证实了邮票背面的胶状物质是糊精?


原理揭秘
  

1、糊精是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淀粉初步水解得到的糊精,分子仍较大,遇碘基本上还是显蓝色。淀粉继续水解的产物遇碘依次显蓝色→紫色→红色,最后为无色。

2、实验中所用的纪念邮票须是没有使用过的。如没有纪念邮票,也可用普通邮票代替,但效果要差些。

3、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为使其水解完全,需加入一些酸作催化剂。反应结束后,我们可以用银镜反应来检验淀粉是否已水解成葡萄糖。

4、由于糊精的溶解性比浆糊好,而且它具有良好的粘性,干后光洁度也很好,所以邮票背面的粘接剂通常用的是糊精而不是浆糊。
在生活中制作浆糊时,我们可以将少量的面粉放在沸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并煮沸一段时间,使淀粉水解充分一些,从而提高浆糊的质量。注意有的人喜欢舔邮票的习惯不好!










欢迎光临 福建学前教育网 (http://fjchil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