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前教育网

标题: 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dlinn    时间: 2012-11-6 01:26
标题: 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之我见
      在全国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实施的大潮中,我们幼儿园以课程改革实施为突破口,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根本,在开放式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管理变机械刻板为灵活性


       1. 作息时间。 我园原来的作息时间表,对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安排精确到分,教师与幼儿都受制于刻板的作息时间表。而现在的课程,需要儿童有较长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且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也需要大块的时间保证,因此我们就对以前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将一日活动相对划分为几个大的时间段,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转换,使每一单元时间加长,如7:30~8:50为晨间接待、早餐活动,8:50~10:00为室内学习活动,10:00~11:00为室外活动(早操、户外活动)等。除做操、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有确定的时间外,其他时间的分配由教师和幼儿自行安排和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自主。但是教师也不是无目的随意安排的,必须把握好几个时间关系:如室外活动和室内活动的时间关系、自由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时间关系等,做到有目的、有秩序地开放,而不是盲目地开放。

        2. 备课形式。 我园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教师的备课中心进行了转移,从以计划为主的备课转向了以反思为主的备课形式,强调了教师的观察、倾听与记录。这样的一种备课形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为教师减负,原来详细的计划现在改成了简单的假设方案,教师不必要整天为了备课而备课,腾出了时间来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另一方面,有了反思,教师才不会盲从权威,才不会无所适从,才不会由着个人情感进行教育和教学。

        3. 体育活动。 我园在组织体育活动方面,原本都是以低结构性的幼儿自由活动为主,目的性不强,因此,幼儿各项动作发展的协调性、灵活性非常欠缺。课改开始,我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独立等良好个性品质。同时针对以往的薄弱环节,注重幼儿各项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的锻炼,将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及绳类、球类活动,有计划地纳入一学期的体能锻炼安排。由我园专门聘请的两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男体育老师(专科毕业)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游戏、器械活动、操节活动及自然环境锻炼等形式来完成。我们还注意经常性、均衡性和科学性,使幼儿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

        4. 环境布置。 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过去都是教师们在开学初就布置好的,一般很少调整。课改之后,环境布置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从计划、设计、制作、布置都以幼儿为主导。这样既结合了教育目标,体现了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体性,又减少了老师环境布置的时间。同时,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可随时在环境中增添有关孩子活动的记录,而不是在主题活动一开始就有很丰富的环境。环境布置的范围也从以往仅限于墙面四周,扩展到立体空间的充分使用。富有特色的空中悬垂、吊饰,与主题探究内容相呼应,给幼儿以全新的视觉冲击。

          5. 资源配置。 过去,幼儿园教玩具配置是统一购买、统一发放。当我们把辛辛苦苦购买来的教玩具发放给班级时,却不受欢迎,常常闲置一边,造成浪费。原因是教玩具不能满足班级需要。在反复思考后,我们进行大胆改革,除了每班统一配置必不可少的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外,园里每学期发放一定的经费给班级,让教师自主安排,购买所需课改用品,园内把好验收、报销关便可。这样大大减轻行政人员工作量,又可以很好发挥财力作用,各班教师能根据本班教学需要购置教玩具,给教师一个更自主的空间。

        6. 课程管理。 以往的课程管理模式中,统一的目标管理、一刀切的要求及安排得满满的幼儿作息,促使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形式化的、静态式的教育计划上,放在应付上级各部门及园长的检查上,而忽视了关注孩子动态发展的实际需要,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于是,我们将原来划一的课程转化为弹性的课程,区分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既保证这一阶段幼儿接受必要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即: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自主选择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及教育策略;允许教师根据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兴趣变化调整活动进程;允许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学习需要灵活安排时间与空间。由于将课程权下移,教师的创造潜能被充分激发。现在教师们常常会去思考: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还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教师学习变单一性为多元性

        以往的教师培训,我们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灌输式的学习,你念我听、你教我做,教师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幼儿园,为了工作。而现今的课程模式和整个教育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开创精神的新型教师,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就逐渐变成了多元的、具有内驱力的、探索性的学习。

        1. 信息交流。 鼓励教师通过翻阅杂志、阅读书籍、上网查找等多种手段,收集各种自己认为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资料,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上进行信息交流,使老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吸纳更多的、更好的信息,这种方法具有效率高、信息多、参与广的特点。

        2. 教育练笔。 每个月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为依托,让老师们以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园局域网的“学习园地”中互相交流、学习。这种类似于“头脑风暴”的交流方式,能激活人们的思维火花,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3. 外出学习。 我们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教师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自课改开始先后有50多人次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厦门、福州等地参观学习。通过不断的“充电”,及时更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同时我们进行二级培训,及时让外出参观学习的老师们交流带回的有价值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4. 课题研究。 我园积极申请省级研究课题为我园的总课题,并以总课题为全园科研工作的纲,根据总课题的要求分解出若干子课题,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子课题组都要做到“六个一”,即拟定一份课题实施方案,展示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完成一次课题研究相关教学活动,上交一份课题实施的反思案例,写一份课题的实施总结,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

        5. 分组观摩 。我们成立了语言、数学、科学、美术和音乐五个学科小组,每组选择同类条件下知识面广、组织能力强、理论素养高的一位教师为组长,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学科组,公开观摩活动就是以学科组为单位来进行。每个月,每个学科组要进行一次公开观摩。这节公开课的内容选定、环节设计、方法制订、教具制作等都是由学科组里的老师共同研讨完成,一切就绪后,推选一个老师来执教。活动结束后,组里的老师们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析与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励教师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 一课多研。 一个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开展评课,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选出一位教师或让老师们主动报名进行实践验证。之后,再对课堂效果进行评析和实践,这样反复研究直到大家认可为止,最后再将活动案例整理成文投稿。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篇活动案例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通过这种反思—推进—实践,再反思—推进—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升了教研的深度和质量。

        7. 资料汇编。 为了更好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推动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定期将每班的主题探究活动案例进行总结,编写成册子。把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如何尊重幼儿的理念和实际行动呈现出来。每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由主题由来、主题网络、教育目标、学习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创设、主题实录、亲子活动、主题小结等部分组成,旨在反映幼儿园教师的改革与探索历程,即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同时还将亲子活动及区域活动的记录也编写成册子,通过这些,家长也能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形与幼儿学习情况。

       教师评价变终结性为发展性

       1. 评价的功能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我们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其根源,探讨克服缺陷、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如我们为教师准备了“成长档案袋”,教师的自我发展设计以及反映教师成果的材料都可收藏其中。如:精彩活动设计、感悟深刻的反思、论文、独具匠心的环境创设图片、精美的小制作、教学课件、一张与孩子分享快乐的照片等都可以收入成长袋中。通过成长档案袋的展示,可以看到教师的发展优势领域、成长历程,使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如,为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使更多的优秀教师能脱颖而出,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教师技能技巧比赛、教师说课比赛、主题探究活动研讨观摩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接受他人的评价,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使教师勇于超越自我、挑战他人,并从他人的成功中获得发展的启示。

        2.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注重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的结合。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既有共性的(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达到的基准要求),又要根据不同教师的个体差异制定的个性化评价项目。在共性评价中,有对某项活动的评价(如环境创设评价、区域活动评价、游戏活动评价)、月工作评价、学期工作评价等。同时,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评价不能消除这种差异,而是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突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等。

        3. 评价的方法注重他评与自评的融合。

     《纲要》的学习,使我们真正注重对教师教育行为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我们的他评是建立在对话沟通的基础上,不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挂钩,不对老师进行定性评价,不是让老师围着指挥棒转,而是主张教师对各种评价意见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例如在评课活动中,我们积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研讨氛围,让老师们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辨证地看问题,让他们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有所收获。同时,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矢口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我们让老师们进行自我发展设计,包括制定发展目标、自培计划和研究方向等,教师的自评则可以围绕发展过程展开。又如教学反思的撰写,我们每个月对不同的老师都有一定数量上的要求,并在每个月的反思活动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因为反思过程是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剖析和评价的过程,只有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有助于教师客观地认识自我,发挥优势、克服弱势,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

       如果说教育改革是一艘大船,那么在艰辛而漫长的航行过程中,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把住教育管理的舵,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沿着“研究”、“改善”、“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一定会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终结目的。  





欢迎光临 福建学前教育网 (http://fjchil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