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前教育网
标题:
“四个转变”推动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科研习惯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dlinn
时间:
2012-12-14 23:35
标题:
“四个转变”推动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科研习惯
从1990年分配到幼儿园工作至今。我从小吴变成了老吴。面对教科研工作,我从接近到融入,从感受到享受。我认为“科研习惯”的养成,从自身角度说包括产生兴趣、学会质疑、积累方法、行动尝试四个阶段;从园所管理方面包括研究环境保障、学习团队打造、互动机制建立、展示平台支持四个关键点。立足我园教师实际情况,我们重点以“四个转变”推动教师良好教科研习惯的形成。
一、从“问题版论坛”到“问题日志”,一个策略巧引领
2006年8月,我在第二届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经验研讨会上做了“运用校园局域网,开展问题版论坛模式培训”的发言。华爱华教授在点评时说道:“要让研究、反思、问题意识成为教师的习惯,用问题引发思考、引发研究。要不断引发教师认知上的冲突,不断追问:为什么?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引发教师的问题意识,我园在“问题版论坛”的基础上。鼓励教师采用“问题日志”的方式推动学习习惯、思考习惯、研究习惯的养成。采用同伴互学互查的方式开展每月过程性评价。引导教师在学习上、思考上、行动上的作为,丰富研究过程。2009年,我们又调整“问题日志”的侧重点,加大日常教育实践中真实问题的积累与解决,以问题的演变为线索,记录教师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探索尝试一解决问题或引发新问题的整个过程。引导教师把自己的、细小的问题把握住,积累教育经验,实现“问题伴随我成长”的管理目标。
二、从关注论文到实施全程支持,一个团队当“高参”
“好的成果是做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为了有效关注和支持课题进展的每一个环节,为每一位教师当好参谋,我园成立了有8位成员的教科研核心小组。
每个学年的开学初。教育科研核心小组本着关注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关注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个性需求的理念,采用“多对一”互动方式帮助教师完善研究方案。核心组成员以问题启发,以建议补充、以质疑拓展。帮助和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设计上逐步趋于完善。发现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及时开展分层次的教研活动,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解决存在困惑,把好科研进展的第一关。
另外,科研核心小组成员分别走进教师的研究现场,积极与实验教师互动,拓展研究思路,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做一名“挑剔的旁观者”,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发教师思考;做一名“适时的合作者”,在真实需要的时候,融入教师的活动之中。做一名“创新火花的捕捉者”,敏感发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及时加以引领与点拨。
三、从“集体观摩”到“三帮一”,一个模式显成效
针对教师专业素养层次多样化、需求个性化的特点,我们改变“集体观摩”教科研活动的模式。重点尝试“三帮一式”同伴反思模式的运行和完善。
“三帮一式”同伴反思模式,是指在日常教育和课题研究实践中,实验教师依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有目的地邀请三名以上教师参加研究活动的观摩,共同对活动进行诊断和反思,实现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把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重心下移到班组和团队之中。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感觉压力明显减轻。活动前,教师会思考“我请谁来观摩呢?哪位教师在这方面有经验?还有谁也在这方面有问题?”经过思考,有的教师会邀请同龄班的三位教师参与活动,共同把握年龄特点;有的教师会邀请在某个领域具有优势的成熟型教师参与观摩,合作诊断教育策略。观摩后由执教教师主持的小型研讨轻松愉快,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围绕问题进行争辩,在辩论中明确思路,增长教育智慧。青年教师由衷地说:“我自己邀请的老师听我的活动,我一点都不紧张,他们给我的建议具体而有针对性,我觉得我很有成功感。”
四、从“研究成果”到“教育智慧”,一个重点渐转移
我园提出要帮助教师“总结得出来、展示得出来、转化得出来”,支持每个层次教师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智慧,享受教科研带来的成功体验,积蓄投人新问题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首先,建构成果模式。运用成长专辑、研修空间等方式,推动骨干教师建构研究成果模式,用最简单的图示方式展示最复杂的理性认识。这些模式简单明了,易懂、易记,搭建起教育理论、科研成果、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其次,展示科研过程。我们开展“秀一秀”研究过程,“晒一晒”研究成果活动。在科研活动周中,采用研究课的形式。展现自己研究取得的成果,暴露研究中的问题,利用同伴资源。帮助他们完成经验的梳理与提升,分析并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次,评价转化成效。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关注教师日常教学与研究的融合。业务园长敏锐地观察和发现教师实践中的智慧火花,用“赏识”做燃料,助燃教师们的研究热情。(吴连柱)
欢迎光临 福建学前教育网 (http://fjchil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