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向综合的儿童音乐教育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16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41
学前币
44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0: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任慧娟

  一、传统割裂式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割裂了音乐本身

1.割裂了音乐形式的统一性

       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一种初始的、尚未分化的综合活动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对儿童来说,其发展和音乐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音乐形式的统一性表现在儿童身上,就是载歌载舞、唱唱跳跳,即一种整体的表现方法。而许多幼儿园为了强化某项要求,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单纯的唱歌、跳舞或者奏乐活动,人为地划分音乐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而且这并不是儿童本意所选择的音乐表现形式,这就造成了歌、舞、乐分家的情况:即为唱而唱,为跳而跳的简单、功利的做法。

2.割裂了音乐内在要素的统一性

      音乐是由音响、旋律、节奏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统一体。正是这些要素的整合,使得音乐完美而和谐。当前一些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过分强调儿童对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和声等的把握和认识,加之教师不能用很好的方式让儿童感知这些音乐要素,因而出现了一项音乐活动中,教师人为地将完整的音乐肢解为一个个枯燥的节奏、旋律、歌词、动作……儿童感受到的也只是眼前的这一片“树叶”,而不能完整、直接地体验到那片“森林”。孩子对音乐的“表现”也就停留在机械模仿教师动作、背歌词、记旋律上。这样的音乐教学怎能激发孩子心中本能的缪斯呢?


走向综合的儿童音乐教育.doc (37.5 KB, 下载次数: 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