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工作] 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探微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00: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


       (一)活动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可见,儿童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幼儿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它依据幼儿的生活,又以幼儿的快乐、健康生活为目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生活为依据,以幼儿安全的生活为目标。

       例如,一个关于“运动中的着装”的活动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受到幼儿日常生活中某件事情的启发。如幼儿曾经看到幼儿园里一个外国小朋友夏天戴手套,晴天穿雨靴,觉得奇怪,询问家长后得知,他们让该幼儿在出门时自己选择衣服,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衣服,幼儿自己会觉得不方便从而知道要在不同场合下穿适宜的衣服。二是教师受到幼儿活动时所穿戴的服饰的触动。看到班上幼儿在户外运动时戴着值日生的吊牌,穿着硬的鞋、裙子等现象,教师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个关于运动时如何着装的活动。三是与幼儿班级活动的结合。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班上正在开展班级运动会,开展这个活动能与班级运动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幼儿生活情景的缩影,教师根据这些生活缩影来设计活动,既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让他们在其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自身对服饰的选择有时是不合适的,他们缺少一些正确的认知,而这样的一些认知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安全地运动。因此,诸如此类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必要的,它能纠正幼儿对危险状况的错误认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无论怎样设计活动,都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的教育活动是不能正确引导幼儿的。只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教师与幼儿在此过程中才能平等地对话、交流,教师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其发展。
例如,一个关于“不要走丢”的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因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儿童医院走丢,教师对班上孩子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班上25人中有10人曾走丢过,教师因此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防止走丢”的安全教育活动。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相应扩大,遇到的危险也相对增多,所以在此阶段开展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可行且必要的。这样的一个活动来源于很多幼儿有走丢的经历,与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活动能力强、容易走丢有关,符合幼儿的生活特点和年龄特点。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要重视幼儿安全认知的提升

       研究发现,幼儿对于哪些行为会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了解得比较多,而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却很少有科学的了解。他们通常能够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但是不了解为什么这些行为会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行为通常缺少相应的安全认知作为支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缺少必要的科学的安全认知是相关的,因此安全教育活动应该在注重培养幼儿安全行为的同时,合理的提升幼儿的安全认知,这有助于幼儿安全行为的养成。

       三、活动情境的布置要兼顾幼儿的身心健康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最有效地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人的发展潜能提出挑战,并提供练习的机会,而不良的学习环境则无法给新习得的技能提供运用的机会,或者要求学习者超出水平地运用这些技能。
安全教育活动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对危险情境有所认识与了解,这样教师就需要创造一个危险的情境让幼儿感知,因为“空间布置会影响一些幼儿的全部活动”。而这样一个情境怎样布置才合理,同时又不会对幼儿造成负面的影响,不会使幼儿有情感上的害怕、恐惧等心理?为此,安全教育活动中环境的布置既要充满诱惑力,接近日常的生活,同时又要照顾到幼儿的安全与身心健康。

       例如,在“不要走丢”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通过一个幼儿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有一个小朋友去医院看病时走丢了,然后拿出幼儿事先画好的图画,画的内容是幼儿曾经走丢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何时何地走失,以及当时的感受,目的是让幼儿知道出去的时候要跟着家人不走丢。第二个场景是游戏,跟大班的幼儿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中班幼儿扮演宝宝)。目的是让幼儿知道在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手时怎么才能不走丢。第三个场景是模拟超市中的活动(在教室中布置超市中的情境),让幼儿知道怎样不走丢。然后,教师播放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进一步巩固幼儿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但由于整个活动处于课堂的环境中,而且教师一直在反复强调要跟着大人不要走丢,与现实中的环境相差很大,活动对幼儿吸引力不是很大。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体会到的是角色扮演的乐趣,而不是对走丢了后果的认知,这样幼儿对危险情境的体验就很少,很难想象他们在没有成人提醒的情况下,被一些新奇的物品所吸引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当然这个情境应注意不要给幼儿恐惧感,避免导致幼儿不敢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

        四、活动过程的实施要注重幼儿的真体验

       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幼儿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有利的学习的环境中学习。体验、尝试、探索是幼儿学习的方式,而如何让幼儿在体验、尝试、探索中真正地得到发展,体验到活动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幼儿的体验可分为真体验与伪体验两种。如果幼儿通过体验实际获得的结果确实是由前期体验过程而来的,而不是其他外界因素强加的,过程确实是结果的“因”,我们就说幼儿的体验是真体验;如果幼儿最终获得的体验结果并不是真正来自于幼儿体验的过程,而是来自于其他因素(如教师的评价),过程并不是结果的“因”,我们就说幼儿的体验是伪体验。幼儿只有在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真体验,才能意识到危险,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实现真正有效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