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责制度] 浅析我国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的偏差与更新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00:4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是某所幼儿园在长期教学管理实践中摸索、选择和积淀下来的教学管理理念和行动范式。教学制度文化可以把幼儿园教学的价值理念外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并形成独树一帜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教学制度文化是幼儿园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支撑和规范,可以引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在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听到幼儿教育研究者、一线工作者对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的批判和更新的呼唤。为此,对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重新进行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存在的偏差


       1.机械的教学生活规范


       在我国,走进任何一所幼儿园的班级都能看到醒目的教学日程安排表(或活动安排表),曾有人将幼儿园的教学日程安排表比喻为“火车时刻表”,当幼儿清晨踏入幼儿园到傍晚离开幼儿园,幼儿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有明确的发生和结束的时间。


       虽然幼儿园的活动安排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即可以有效督促、指引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也有利于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然而,这种“形式上的合理性”往往会遏制教师和幼儿的自主性,使人变成“这架不停运转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并按照机器指定的路线行动”。


       这种机械的教学生活规范要求教师只能按照教学日程上的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去结束一项活动并推行另一项活动,从而难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兴趣,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开展自主活动。


       2.僵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有学者指出,现代教育制度日益严密,这已经构成了一种危险,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各种外部制度的仆从。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都是认真地遵循着约定俗成的常规开展备课、上课、教研等各项工作。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如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要清晰,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多少时间也要呈现出来:教师每学期需要备多少课、听多少课、参加几次教科研活动、写多少篇科研论文、交多少篇反思笔记等要求也有具体的硬性规定。


       这种过于细致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即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完成指标,只得挤出时间写常规性材料、写教学笔记、写反思笔记等。一些教师平时不写教案,而是在应付检查时才开始东拼西凑,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来交差。


       在教学常规管理问题上.诚如一些教师所说的,“不管你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做不做,只要呈现在书面上就等于做了。”显然,这种僵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仅消耗了教师本来所剩不多的闲暇时间,扼杀了教师的理性自觉,还助长了其工作上的“形式主义”。


       3.流于形式的教学评价制度  当前,我国幼儿园纷纷推行上岗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量化达标考核制,教师的待遇与其岗位和绩效紧密相连,这些举措给幼儿园的教学评价制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教学评价制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去留以及薪酬的升降,管理者也越发热衷于以甄别、选拔教师为目标来制订和操作教学评价制度。如此,幼儿园教学评价体制并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也不完全是为了幼儿的需要和发展,而是出于应付管理者评价的需要。幼儿园教学评价无形中越来越偏离其最根本的目的,即通过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工业组织管理中‘技术理性’思想的影响,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活动一直以‘行政性’和‘控制性’的形式出现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它的基本职能一直被认为是对教师及其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显然,在这种“控制性”的取向下,幼儿园教学评价制度不仅很难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而且也很难做到使评价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更新的基本思考


       1.建立以民主、和谐为内核的教学制度文化


       “作为对教学关系的规范化,教学制度不仅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可以说,任何一种教学制度的安排,都有着某种价值前提,也都体现着某种教育哲学,教育理念是镶嵌在其中的。”诚然,作为教学制度本身而言,其对教师教学行为既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引导。而要真正发挥教学制度的功用,则必然要求其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而言,民主、和谐的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首先要体现人本性、差异性和参与性。


        人本性要求幼儿园教学管理要充分关注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允许他们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展现自我的教学特色,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创造。此外,幼儿园还要积极为教师“松绑”,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转变教学质量评估方式。


       差异性体现在幼儿园要认识到每个教师的能力、水平、兴趣的不同,以及具体班级幼儿的实际差异,鼓励教师有自我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能够根据实际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真实主体。


       参与性要求幼儿园在管理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善于把不同的教师放在合适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参与决策和组织实施,从而使教师得到信任感,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理解、对话为教学制度文化的运行保障    作为幼儿园教学生活方式的具体支撑和规范,幼儿园教学制度的存在具有其不可争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教学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显现形式,必须要得到教师的认同、理解,并进一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和行动自觉,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并最终升华成为教学制度文化。


        如果教师只是将各种教学制度当做外部的刚性规范来看待,而不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存在的价值,这样教师不仅会丧失其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学制度本身也会失去其最初的价值。相反,如果教师以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教学制度,并自觉地以其来规范自我的日常教学生活行为,则对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要达到教师理解教学制度的理想状态,则需要展开幼儿园教学制度生成者与教师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教学制度的确定与实施要摒弃以往那种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做法,而需要采行一种“集体审议”的办法,即从制度的酝酿到草拟、制订、公布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应当公正、透明,允许所有教师对制度拥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大胆、充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而幼儿园管理者则需要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认真思考其合理性,并“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不合理的要求则进行有理有据的引导。


       3.以多元、创新为教学制度文化的发展动能    毋庸置疑,一个良好的或者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应当是一个充满动力、动态、创新的开放性系统。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制度文化一直因其单一、机械、僵化等特征被人们所诟病,认为其压抑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创造性,消磨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要保证其自身的鲜活生命力,’就必须做到多元、创新。


       多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必须建立多方参与的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所谓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首先要求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改过去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现象,而是把涉及教学的其他因素,诸如教学探究、教学创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呈现等纳入评价指标,进而凸显教学评价的诊断性、促进性和发展性功能:在教学评价主体上也要力求多元化,改变过去个别人评价多数人的现象,积极引导家长甚至幼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评价类型上,应当有机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而在评价方法上,则要以“实证量化”为主,糅合“解释质化”评价。


       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除了横向上的多元拓展外,还要在纵向上进行深化、创新。如在幼儿园教师常规教学管理上,可以改变过去量化的、刚性的管理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布置不同的任务,对不同的教师有不一样的要求。幼儿园管理者要以专业指导和建议的形式去检查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笔记等文本的完成情况,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些文本的撰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总之,幼儿园教学制度文化的更新与重建不仅是我国幼儿园自身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呼唤。

       (西南大学教育院 林克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