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 大班科学活动:寻找声音

[复制链接]

3372

主题

337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3
学前币
68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活动目标:
1、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瓶子、哨子、鼓、小米粒、橡皮筋;
金属类(锣、钹)、陶瓷类(盘子、碗、小勺)、塑料类(积木)等若干。
2、《幸福拍手歌》音乐。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1)教师播放《幸福拍手歌》音乐,幼儿听音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声音。
(2)教师(出示空瓶)摇一摇:听一听有没有声音,你能不能用空瓶子发出声音呢?
(3)请个别幼儿尝试。

2、第一次探索,感知声音的产生。
(1)教师(出示哨子、鼓、橡皮筋):你们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吗?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自己去试一试,看一看,摸一摸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感受物体的振动。
(3)讨论: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哨子用嘴一吹,气体使哨子里的小圆株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橡皮筋拉直用手弹拨,橡皮筋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我们敲鼓的时候把小米粒放在鼓上,发现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上面的小米粒也在动,这说明物体振动后就会发出声音。所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习新词“振动”)
(5) 教师: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也有声音,猜猜看是哪里振动才有声音的?
       教师小结:用手放在我们的喉咙处,然后发出声音(请幼儿试一试),你会感觉  
       到喉咙里有东西在振动,那是我们的声带,由于气体使声带振动才有了我们的声
       音。

3、第二次探索,寻找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  教师(出示金属类、陶瓷类、塑料类物品):这些是什么材料的?猜一猜,它们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用振动产生声音的方法尝试一下,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2) 幼儿自由探索。
(3) 讨论:你用什么材料的物体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如:锣 —“哐…”、勺子敲碗 —“叮”等)
      不同材料的物体振动后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4) 教师小结:由于材料的不同,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也不同。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浑厚沉重。

4、第三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和乐音。
(1) 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
(2)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乐音”,刺耳的、难听的声音我们说它是“噪音”。
(3) 怎样做能让这些声音变得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4) 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5、讨论噪音对人的危害。
(1)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让人不舒服?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2) 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噪音很多,如大声吵闹的声音、汽车喇叭的鸣叫、机器发出来的声音等,听了让人烦躁不安,睡不着觉,感觉刺耳,损伤耳膜,也会让人生病;而好听的声音——乐音听了使人心情愉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听了也使人心里舒畅。所以我们平时生活中尽量说悄悄话,不大声吵闹,用好听的声音说话、唱歌,避免产生噪音。

6、延伸活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发出声音,小朋友可以自己去发现。(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