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7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育保健] 梁雅珠: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四个策略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4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作为一名教研员,除了要有一般意义上的好老师的素质,比如,有端正的教育理念,掌握明确的教学理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必须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是教研员的职责的核心价值。

    以下是我对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一点体会。

    一、  尝试“仰视”,以欣赏    的心态来了解教师

    教研员的特质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教研的工作视角。工作视角意味着教研员首先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教研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视角可能是居高临下的,可能是平视的,也可能是仰视的。这三种不同的视角就决定了在教研指导过程当中运用的策略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平等沟通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教研员与老师需要处于同一心理水平。而在二者交往沟通中比较难做到的是,在适宜的时候,教研员需要去仰视老师。很多教研员从业的时间长了以后,不由自主形成一种权威性,这并不是教研员的主观意愿,但职业惯性使他们往往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老师,不自觉地认为教研要高于教学。在长期工作中无形地增加了自己心理的权威感。

    从我自己多年的教研经验来说,教研员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也就是必须带着一种“倾慕之心”去欣赏一个老师,并由欣赏进而推动、引领老师,而不是从心理上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去俯视老师的教学工作。教研员必须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学工作,并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才能真正挖掘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背后的积极动机。

    教研员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就是欣赏。当然,这种欣赏不是盲目的。盲目的欣赏只是说“你真好”、  “你真棒”,这反而会让老师产生不自信,让老师觉得教研员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鼓励他。而教研员真正应该持有的欣赏心理,必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同时又是这个教育过程的融入者,不主观而是主动地看待老师。

    我认为要做到真正地欣赏老师,就必须挖掘老师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就是帮助老师分析形成他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意义,并且引导老师学会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老师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有时,他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时,教研员帮助老师提升整理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保持宽松,用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通

    真正想要做到和老师平等交流并对他们有所提升,我总结了自己教研上的几个小窍门。

    第一个窍门是“赞赏”。教研员在指导教师的时候,要尽量多以赞赏的语言评价老师的行为,然后再进行点拨评价。老师在接受指导时,往往把教研员当成权威。而教研员要把老师所有的闪光点都捕捉到,就需要有独特的职业特质——超强的敏感度。教研员一定要捕捉到老师教学中的细节,并且能够清楚地了解老师教学中的亮点,甚至帮助老师将他们的无意识思维活动梳理出来,最后进行理论提升,并且以专业的态度告诉他们存在的不足。

    第二个窍门是“商量”。在交流中要使用商量的口吻。教育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是说,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意识在独特的环境下可能是适合的,可能会成功,但换了环境,就可能带来教学的失败。教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研员尝试引导老师,通过在不同情景下的探索,找到各种方式的适宜性,并且找到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第三个窍门是“试试”。教研员因为工作的特点,.接触到的老师、教学活动以及各种理论信息比较广泛,这就容易造成一些教研员的主观心态,而在与老师的交流指导中,显得很自负。老师则是出于对教研员的崇拜,或者出于对权威的盲从,往往会抛却自己的判断而听从教研员。这时,对双方来说,就都失去了集思广益的机会。

    我自己多采用“试试再说”的方式。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全纳的思想。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当遇到一个新的教研课题时,如果教研员争论不休,教研员的想法很可能就替代了老师的想法。要想老师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进行教学尝试,最好的方法就是“试试再说”。

     三、平各梳理,用理性的反思去伪存真

    教研员要做到的第三点,就是要学会梳理。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往往是分散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很难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明确理论。此时,教研员就需要具备提炼和整理的素养和经验,能够帮助老师进行梳理,引导老师进步。

    教研员就是在与老师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原则、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当儿童在拼几何图形出现困难的时候,孩子不断地进行探索,这时,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孩子旁边教他们做;有的老师可能会在这时将答案画下来贴在墙上。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最佳的选择。而特级教师沈心燕老师在进行现场指导时,就提出:老师什么时候介入儿童的活动最佳?当孩子即将放弃时,是老师出现的最佳时机。这是一个关键点,就是告诉老师一个很明确的时间概念,帮助老师形成理论、原则。

    学会梳理是教研员的一个特质,是把老师盲目的行为或有益的经验,梳理成有意义的并且能够指导此后所有活动的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好的原则,可以广泛应用,为老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指导和参考。

    四、顺水推舟,用巧妙的鼓励激发活力

    教研员在针对有些问题时,与其争论不休而无法达成共识,不如给老师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去思考。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就是要学会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是在跟老师共同成长。教育不是一种死板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

    例如,在开展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孩子抱着软积木跑,这时,老师采取的方法不同。我们讨论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真正进入到这一过程当中,给老师一个推断想像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让老师们停下来想一想,是非常重要的。

    教研员进行反思是一种职业的常态,但有时,教研员的反思替代了老师自己的反思,这样,老师的理解可能并不深刻。我认为教研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一种顺水推舟的方式。何谓“顺水推舟”?这就意味着教研员有的时候要学会去服从,学会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教师处于教学一线,他们最了解儿童,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欣赏教师、尊重老师,在某些时候就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看待问题,并让老师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老师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去内省,这样的体验会比教研员直接告诉怎么做要深刻得多,效果也会显著得多。

    教研员工作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激活老师,激活老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让老师更有自信、更有自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教所  梁雅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