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经验] 幼儿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1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一、目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量骤增,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化,陈旧的幼儿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显得难以适应,暴露出的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1、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偏低,难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幼儿园园长的素质普遍较低,少数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据调查,华北某省有1/3的园长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在所有园长中,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仅占31 92%。这样一批素质较低的园长很难胜任科学的管理工作,导致一些幼儿园的管理仍停留在“经验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标,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办事凭感觉和经验;对上满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对下满足于发号施令,指挥多于引导,命令多于说服,加之目前许多幼儿园经费匮乏,园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措资金上,无暇学习和钻研管理理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提高。

  2、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幼儿园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但我国的幼儿园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过分强调局部利益,以局部代替整体。例如: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轻保;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视体、智、德、美诸方面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规章制度的规定,轻规章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在人、财、物的管理中,重视设备设施和经费管理,忽视园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各自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协作和沟通;园领导有时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凝聚力。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3、幼儿园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预定目标无法实现

  以往经验型、事务型的管理模式,不重视管理目标的制定,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意识到了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但目标与实际管理活动之间常常是脱节的,表现在:一是园领导的工作常常偏离目标。虽然制定了目标,但园领导在做具体工作时,经常把目标丢在脑后,心中无数,目标形同虚设;二是不能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各项工作、活动中,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说目标与管理活动之间缺乏实现的桥梁。

   4、缺乏评价管理效果和质量的可靠标准和方法

  衡量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办园水平,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价手段。但目前幼儿园的评价工作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表现在:一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或幼儿园自定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指标根本无法测定;二是评价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方法和手段欠科学。如:评价方案中各项目的权重和分值基本上是评价者凭借主观经验赋予的,很少采用量化方法,对评价结果大多采用定性的综合分析和等级评定,缺少量化分析;三是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整个管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除幼儿园管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一些与幼儿园管理有关的不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是部门和单位办园,在领导体制上隶属于主办单位,这些主办单位在资金、设备、人员方面给予了幼儿园必要的支持,但他们往往缺少懂幼教业务的专业人员,不能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指导。而幼儿园的业务主管部门又必须通过主办单位来实施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这种间接的业务管理难以产生直接效果,甚至会出现上级管理要求和意见不能及时传达到幼儿园或幼儿园在贯彻执行上出现偏差的现象。

   2、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得不到落实

  虽然《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但在幼儿园实际管理活动中很难得到落实。幼儿园的经济权、人事调配权、教职工的聘任权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掌握,园长的责、权、利不统一,只能履行职责但缺乏相应的权力。特别是在用人上,“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推不出去”,使得幼儿园的管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3、幼儿园收费偏低,办园经费短缺,办园条件简陋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收费一直偏低。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办园经费支出越来越大,收取的保育费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加之许多主办单位只拨付教职工的人头费,使得幼儿园无力再拿出资金改善办园条件。一些陈旧的设备得不到更换,房屋得不到修缮,玩教具、教学材料、图书数量不足。保教质量、管理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和制约。

   4、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幼儿园管理体制对市场经济缺乏承受力和应变能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幼儿园基本上是处于主办单位“全包”的封闭状态,事事由主管部门安排,幼儿园只管关门办园。而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许多幼儿园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力,一旦没有了上级部门的财力支持,就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当前,一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为减轻企业负担,将幼儿园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幼儿园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面对这种管理上的转轨,由于没有配套的改革措施,导致一部分企业办园陷入困境,被迫关、停、并、转。

  通过对幼儿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幼儿园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使我们对幼儿园的管理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深化幼儿园的管理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幼儿园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

   针对幼儿园目前的管理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


   1、改革办园体制和办园模式

   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教机构幼儿教育具有地方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幼教事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动员和依靠一切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教事业的方针,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公民个人举办多种类型的幼儿园,变国家办为大家办,逐步建立起“社会办园为主,政府办园为辅,个体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新格局,具体措施是:

   (1)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应继续办好所属幼儿园

    确因转换经营机制需要分离幼儿园的企业,应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将幼儿园交给当地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由社区或由具备条件的团体、个人举办。

  (2)加强社区的幼儿教育功能,促进幼儿教育的社区化

  鼓励社区举办多种形式的,正规与非正规的儿童活动机构,如: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玩具室及其它运动和游乐场所,也可开办定时制或临时制的托儿班、幼儿班。

   (3)采取多种办园形式

   为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资兴办幼儿园,本着“谁投资、谁办园、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可以采取捐资、独资、合资等种种途径筹措办园资金。城市要在办园形式方面,改变幼儿园单一的全日制形式,增加寄宿制幼儿园比例,开办半日制、季节制、定时制的幼儿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举办特色幼儿园,以适应不同家长对子女培养的需要。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以举办正规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为主,条件一般的地方应以发展学前班和混合班为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发展低费用、非正规的幼教机构,如:巡回辅导站、亲子活动站、儿童游戏小组等。

    2、扩大幼儿园办园自主权,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幼儿园担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应依法享有自主办园的权力,这一点《教育法》第28条有着明确规定,幼儿园的自主权主要包括:依法自主管理;自主聘任教师及其他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和使用设施和经费等。只有赋予幼儿园这些权力,才能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增强生机和活力,走上“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扩大办园自主权,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落实园长负责制。要选拔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管理、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园长,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使其善尽其职,力负其责,同时,应贯彻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落实园长的经济待遇。在实行园长负责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园长滥用职权的现象。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应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重点,定编、定岗、定人员,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结构工资制、效益工资浮动制等,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积极推进幼儿园收费制度改革,适当放开收费价格,提高收费标准

    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家长送子女入园理应承担一定的保育和教育费用。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适当提高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实行按幼儿园等级收费,各等级幼儿园之间拉开收费档次,优质优价,真正建立起受市场经济调节的竞争机制。在这方面,财政、物价部门应给予适当的政策。

   4、实施目标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目标管理是一种既重视工作又重视人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幼儿园在实施目标管理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制定管理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要促进每个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使管理目标成为教育目标实现的有利保证。

   (2)要有一个全面的、上下统一的、适合本园实际的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应涵盖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各项目标要具体,切实可行,要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如:按时间可制定长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等,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全园总目标、各部门目标、班组目标、个人目标等。

   (3)要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有了目标并不意味着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应贯穿管理的全过程,要在目标的指导下做好计划、组织、检查和评价工作。

     5、整体优化,合理组合,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益。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财、物、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和配置资源,使其发挥更高的管理成效,关键是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资源进行整体优化,合理组合。对幼儿园来讲,就是管理要从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合理安排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园领导班子和保教队伍,使其在年龄、素质、能力等几方面达到最佳组合。

   (2)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搞好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衔接,发挥每一次活动的教育功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和设备设施,减少闲置和浪费。

   6、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幼儿园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要想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进行教育评价的前提和依据。建立评价体系是评价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其具体步骤是:第一,确定评价的目标。也就是要确定评价“谁”或“什么”。第二,对目标进行多层次的逐级分解和细化,形成具体的可测的指标。第三,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标准、等级和分值,形成指标体系即评价方案。评价方案经过反复的试行和修订后,才能付诸实施。

   (2)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客观性

  在评价中,评价者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使用评价标准,尽量减少主观臆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避免人为的提高或降低标准。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分别从事物的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在许多情况下,应使二者结合起来。例如: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既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基本素质和能力,又要看教师的出勤率、工作量;再如:评价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不能只看规章制度制订与否,数量多少,更要看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和作用如何。因此,在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4)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调整、改进管理工作。

    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评价,管理者能及时了解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