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 大班生成活动:有趣的陀螺

[复制链接]

5954

主题

595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0200
学前币
1235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9:5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主题的产生:
  课间活动时,我发现张旭小朋友趴在桌子上玩一个塑料制得手捻陀螺,其他的孩子,小脑袋碰在一起,围着指手画脚、跃跃欲试。
  彭梦媛说:“张旭给我玩一会吧!”
  张辉说:“哎,快看!陀螺上的小白兔不见了。”
  赵瑜说:“张旭,我家也有一个,明天,我拿来给你玩。”
  紫薇说:“康宁,你知道,这东西是从哪里买来的吗?”
  康宁摇摇头说:“不知道。”
  杨格格看我在一旁站着,就仰起脸来问我:“老师,它为什么能转?”
  我俯下身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动脑筋想一想,看一看。”
  围观和讨论的孩子越来越多,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陀螺”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我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所在——玩陀螺、了解陀螺。同时生成出“有趣的陀螺”的这一游戏活动的价值:
  〈1〉陀螺是民间游戏的一种,具有健康、娱乐的作用。会给幼儿的活动渲染上种种独特的色彩。
  〈2〉许多废旧的物品可以制作出形式多样的陀螺。
  〈3〉可以利用“陀螺”做媒介,加强家园的联系。
  〈4〉能促使师生互动,师生同乐。
  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点生成了主题活动“有趣的陀螺”。

  [主题的实施]

  1、师生协作,确立主题网。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了解陀螺吗?想玩陀螺吗?”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七嘴八舌的提出了疑问。激发幼儿对“陀螺”的兴趣。
师幼共同设计了主题网:

  主题——有趣的陀螺
  分题——由来——种类及形状——制作——玩法——作用

  主题网确立以后,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幼儿了解“陀螺”这一民间游戏的起源。孩子们开始讨论,出主意,有的说,回家问爷爷;有的说,回家问爸爸;有的说------等,孩子们急切地心情也影响着我,用什么方法,也让家长参与到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中,我想了许久,还是给家长写一封信比较好。内容如下: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陀螺,是我们小时侯玩过的民间游戏,现在我们的孩子想玩,也都想知道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玩陀螺?怎样制作陀螺?你们能帮助他们找答吗?”
  谢谢
                      

  我把这封信发给了每一位小朋友,他们带回家后,让他们的父母、亲戚都看一看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陀螺的由来。

  2、搜集有关资料。

  在以后几天里,教师、家长和孩子们投入到搜集有关的资料中。我让幼儿把爸爸、妈妈写的纸条拿给老师看。
  赵翼的纸条上写着:“老师,关于陀螺我了解的不多,从电视里看过某个朝代宫廷里的王孙玩的东西”。
  张娟的纸条上写着:“对不起,我真的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王胜朝的纸条上写着:“尊敬的老师,我知道,我爷爷的爷爷也玩过。具体从哪个年代传下来的他们也不太清楚,对不起。”
  宋明朝的纸条上写着:“我从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节目上看到木球、马球、曲棍球都是从维吾尔族一个叫莫达里娃的地方起源的,不知道我们玩的陀螺是不是从那里传来的?”
  张瑶的舅舅是老师,他拿来了一本《山东教育》,上面写了一篇关于陀螺制作方面的文章。
  家长的纸条上各抒己见,看着一张张纸条,我们又禁不住问幼儿:“现在,你们知道陀螺的由来吗?”。孩子们一听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
  潘沛龙说:“我爷爷说,他小时侯玩过。”
  杨宗进说:“我爸爸说,他小时侯玩过。”
  刘明朝说:“很早时候,宫里的大官们玩过。”
  孩子们边说边做用边抽陀螺的样子。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感染着我们,我们随机给幼儿提了一个问题:

  3、陀螺的种类与形状

  陀螺的转动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我问他们:“小朋友,张旭那天拿来的陀螺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哪?”孩子的脸上马上洋溢起兴奋的表情。我又说:“制作以前,你们必须仔细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我还没说完孩子们的小脑袋又碰在一起,去观察前几天拿来的哪个陀螺。为了让孩子们都能观察到陀螺,我事先制作了几个用纸板、火柴棒制作的陀螺给他们看。孩子们一看又有了新的陀螺,更高兴了。
  鲁康转动着小脑袋说:“用瓶盖穿上铁丝一定也能转。”
  张望说;“老师,用纸盒剪成长方形能转吗?”
  “老师,用我爸爸收的废旧塑料剪成圆形能转吗?”
  孩子们通过观察想象着用什么材料制作出自己的陀螺。“唉,孩子们,快来看。老师的这一个陀螺。”孩子们马上围拢了过来。”
  “老师,你的陀螺为什么用手捻转不起来呀?”
  “老师,你的陀螺象个小馒头。”杨格格说。
  张瑶马上反驳:“不对,老师的陀螺像我奶奶蒸的窝窝头。”
  宋明超说:“这个陀螺的底面像铅笔头。”
  孩子们观察的仔细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无形之中就把陀螺的种类和形状说了出来。我抓住时机告诉幼儿,陀螺样子都像圆锥形,这样才能转的快而稳。

  4、制作与绘图

  (1)制作
  制作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锻炼手和脑的协调的过程。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意识。又怎样才能发挥家长、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想了许多方法。都觉得实施起来不够好。这次,正赶上星期五我们园开“家长开放日”活动,何不借花献佛,利用制作“手捻陀螺”搞一次亲子活动。星期五的上午,孩子们的活动角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酒盒、瓶盖、废旧塑料、铁丝、火柴、小竹棒等)。下午,我们和家长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后,制作开始了。孩子和家长制作的很投入,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陀螺在家长和孩子们的配合下制作出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陀螺在桌上飞旋起来了,孩子们吹呼着,雀跃着,神采奕奕的相互观摩、交流着制作过程。家长们看到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陀螺在飞旋,成年人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有的家长提议制作——鞭抽陀螺。我捉住时机,让家长回家和孩子一起制作几个鞭抽陀螺。
  两天后,孩子拿来了自己的陀螺:有木头做的、砖头做的、土豆做的、地瓜做的、萝卜做的,各种各样的陀螺在孩子们的手中转动。孩子们举着陀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我这是用桐木刻的。爷爷用镰刀帮我削,可难削了。”刘明朝说。
  鲁有说:“我是用槐木削的,爸爸用锯、刀帮我制作的。更难削。”
  张进宝结结巴巴地说:“我是用地瓜削的,我削了一个,爸爸削了一个,我削的不转,爸爸削的转。”
  张玉强说;“老师,我这是用砖头磨的,是我小舅帮我磨出来的。”
  赵薇说:“老师,我是用萝卜削的。”

  (2)绘图
  孩子们互相欣赏着自己的陀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老师,我的陀螺上没有花纹,想画上行吗?”接着,孩子们有了水彩笔后,都在各自的陀螺上画最喜欢的动物、植物和条纹等;有的还画上机器猫,卡通人物等。用手一转,陶醉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孩子们把自己的陀螺放在活动角里。互相欣赏着心爱的陀螺:“画小白兔的是我的;这个画大苹果的是我的;画小老鼠的------”。“老师,我没制作陀螺,用橡皮泥捏一个行吗?”张奥怯怯地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时机啊!孩子的想象竟然这么丰富。在他的建议下,几个没有制作陀螺的孩子跑去拿橡皮泥专心的捏起来。有好几个孩子跑过问我:“老师,泥巴可以捏吗?”“老师,妈妈用来包饺子的面,可以捏吗?”彭梦媛别出心裁:“老师,雪,可以捏吗?”孩子的小脑袋瓜里有这么多想法,我真高兴。“老师,快来看哪!我用纸叠的陀螺还转了几下。”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新雨小朋友用纸叠的‘香包’,用手一捻还真的转了几下。
  对孩子的制作和绘画,以家长辅导孩子们动手为主线,教师加以引导为辅线,让活动开展的丰富多采,有滋有味。

  5、玩法与作用

  通过设立主题网、制作、绘制,幼儿已掌握了不少有关陀螺的知识,剩下的就是怎么玩了。我利用活动课让幼儿玩,在玩的时候,不时的引导幼儿去编儿歌。“陀螺,陀螺,真好玩。”可下一句孩子不知该怎么编,我补充到:“我玩,你玩,大家玩。”张望小朋友把我们学的‘找朋友’的歌词改了一下“找呀,找呀,找陀螺,找到一个好陀螺。你也玩,我也玩,大家一起玩陀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编儿歌的能力在玩陀螺的过程中得到发挥。他们有的一起玩,有的二人玩,有的大家一起玩,陀螺好似一块大磁铁,对他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小朋友递给我陀螺和小鞭邀我一起玩。于是,我用鞭抽陀螺。孩子们有的蹲着看;有的干脆趴在地上专心看;有的小朋友还学着我的样子抽陀螺,师生同乐其乐无穷。孩子们玩累了围拢在我的身旁.红扑扑地小脸上写满了兴奋:“老师,我都出汗了”;“老师,张旭昨天和我打架了,今天我们玩陀螺和好了。”孩子们从玩中得到快乐。我也把知道的陀螺有健身和娱乐的作用告诉了他们。

  [体会与反思]
  在这次生成课的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孩子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了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学会了怎样和家长、同伴去沟通、交流;也不断和教师、家长、同伴发生互动,密切了关系。同时,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幼儿从这次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点,并能让幼儿顺应兴趣去发展,也及时的设定内容和目标对幼儿生成的新的活动给予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对生成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