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海市华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16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41
学前币
441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3:2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伊丽芳 于 2013-7-31 23:28 编辑

作者:龙海市华侨幼儿园   郑丽茹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它有着严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扬抑格(一重一轻)诗律写出,非常有规则的。我班的孩子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有的歌曲旋律比较平坦,孩子们演唱时会缺乏唱歌的激情。《欢乐颂》全曲曲调活泼,富有感染力,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  

       一般在歌唱教学中,我们惯有 “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这种传统的教学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容易记忆。因此我设计跟歌曲相对应的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合在图谱中,既形象又直观。比如歌曲的第一句我画了两个椭圆形表示天空和白云,第二句画了一个太阳和一只小鸟,让孩子们能更清晰的了解歌词的内容、节奏等。这种一目了然的方法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