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9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教队伍] 从幼儿园管理角度探究预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方法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4

帖子

14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
学前币
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1: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一、提出问题  
  在上海学前教育网“06论坛”上,一位幼儿教师说:“……不想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讨好园长,不想在这里混日子,让孩子们度过枯燥无味的、毫无价值的童年,就只有离开。累不要紧,只要有价值、有所回报,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辛苦的结果。”从张玉敏对论坛中跟贴幼儿教师的话语归纳中,我们更能比较全面地体验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状态,“痛、苦、烦、怨、哀、惨、恨、郁闷、怕、麻木、想逃、想哭”等。在梁慧娟和冯晓霞的研究中也发现,多数幼儿教师有疲惫不堪、担心出事、烦躁、没有闲暇时间、脾气开始变坏、容易发火、后悔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有离职想法等。这种职业倦怠状态令人压抑、窒息,它不仅给幼儿教师带来生理、心理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地影响到幼儿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情感、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投入,影响到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更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鉴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严重危害性,它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职业倦怠”一词,于1974年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界定,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倦怠”加以界定,比如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组织学的观点、社会和历史学的观点等,但尚无统一定论。我国普遍采用的是梁慧娟和冯晓霞在《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中对“职业倦怠”的界定,即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那么“职业倦怠”是如何产生的呢?梁慧娟和冯晓霞研究发现(2004)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影响的各因素中组织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在组织因素中,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工作量如何安排、幼儿教师是否有或多大程度上有课程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专业发展机会有多少、待遇如何和社会性支持程度如何等问题均与幼儿园园长素质及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密不可分。  

  二、问题剖析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幼儿园普遍实行的是以园长责任和职权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即园长负责制。它包括上级领导、园长负责,党支部政治为核心和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四个相互联系,是高效率的园内指挥系统。  
  但一些园长认为,所谓“园长负责制”,就是事无巨细,均由园长一人决定,其他人,尤其是幼儿教师无权干涉,否则,就侵犯了园长的权利。这种管理理念片面地夸大了园长的职权,而忽视和弱化了其他主体的管理与监督作用。其结果不仅严重侵犯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而且阻碍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处在被动接受管理的位置,长期的束缚,导致教师不会独立思考,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尤其严重的是,它还严重地打击了幼儿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荡然无存。长此以往,教师的职业倦怠便会不期而至。这就是上面所引BBS论坛上幼儿教师所说的“专制管理”。如果园长自身素质较低或非专业出身,则很容易导致“外行管理”。  

  三、对策探究——多元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即领导工作方式,是指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管理方式不同,其管理效果必然不同。根据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即将管理行为划分为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9等,由此得到81种方格组合,代表81种管理方式。布莱克和莫顿分析了其中五种典型的领导类型。包括虚弱管理型,管理者身在其位,不谋其事;任务管理型,管理者见物不见人,简单粗暴,缺乏人情味,属于典型的专制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者见人不见事,注重人际管理,努力营造愉快气氛,但忽略工作效率的提高,易助长懒散风气;中间型,管理者兼顾工作效率和良好的人际氛围,但二者均属中等程度;团队管理型,管理者既关心工作,又关心人,而且均在一个高水平上,工作完成出色,员工士气旺盛,毫无疑问,这是最为完善的一种管理方式,既能在幼儿园间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又可激发员工的创造积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由上可知,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园长既要注重“工作”因素,也要关注“人”的因素。为了积极预防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上述两个维度中 “关心人”的维度。园长宜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以“关心人”的维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关注、尊重、信任、平等、关爱、促进幼儿教师发展为己任,尽量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发生。  

  (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刚性管理既规定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又保证了教师的基本权利,其目的是创建一个有效开展工作的空间,是幼儿园管理的“骨架”;柔性管理则使教师心理放松,情感愉悦,价值体现,获得尊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情感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是幼儿园管理的“灵魂”。在管理过程中,宜刚则刚,宜柔则柔,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园长需情理结合,做到制度化与人情化的统一,与教师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二)分层管理  
  根据管理的能级原则,管理者要对全体幼儿教师的能力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对待。园长要善于以敏锐、欣赏的眼光发现教师的特点,要认识到每个教师有不同于他人的内涵和个性,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园长应创造机会帮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并展示才能,从而获得成功和满足感。对不同年龄特征的教师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赋予不同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管理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确定自己的价值所在,让每一位教师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是不可替代的。  

  (三)弹性管理  
  园长应明确教师群体本身是经验、个性、特长各异的人,如果用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她们,会使她们的工作陷入被动,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园长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僵化教条,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在管理中不断对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改进、充实和完善,以动态的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时间、空间上给教师更大的弹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敏.对一则BBS贴的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4).  
  [2]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3]谢秀丽.幼儿园工作管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