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经验] 关于构建幼儿园“和”文化的思考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1: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里就提到:“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和谐”,包括人与各种关系之间的全面和谐,这种“和谐”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都能得到充分地流露、体现和创新。“和”文化崇尚和谐的信念使这一底蕴深厚、寓意深远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不过时,党中央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和”文化的核心要素不谋而合。对于我们善德幼儿园来说,“和”文化是我们在构建园所文化时的理想目标,我们努力在幼儿园这一特定领域挖掘体现“和”文化的教育资源,积极探讨在幼儿园构建“和文化”的发展空间以及研究价值。      

一、幼儿园“和”文化的内涵   

   当“和”文化与幼儿园联系起来,其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园对于“和”文化的理解,则是从幼儿园这个具体的发生单位出发,将“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具化到幼儿园实践的各个层面,即以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将“和谐与共赢”的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结合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氛围;无论是外在的园所形象、园风园貌、服务态度、园服园歌,还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均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和”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幼儿园“和”文化的内涵有着明显的系统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它是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房舍建筑、园所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背景、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环境中体现无形的“和”;

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在幼儿园的规章、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体现出制度上的“和”;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它以人脑和文字为载体,在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园所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风俗习惯等精神环境中得以体现。

     三个层次的文化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幼儿园“和”文化的系统结构。其中,观念文化层决定了制度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中介,物质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体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幼儿园“和”文化的完整体系。      

  二、幼儿园“和”文化的研究内容     

(一)创设富有“和”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   

   1.物质环境: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等细节入手,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处处渗透出“和”文化的气息,如“和”之星展示墙、“和”文化园务公示栏、“和”茶馆和亲亲自然工作坊等。     

  2.精神环境:营造和谐的“和”文化氛围,并贯穿于幼儿园的各个环节。用“和”的内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培养自主个性、各有所长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打造具有“和衷共济”的善德团队。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全面落实“和”文化的幼儿素质教育,以孩子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引导孩子走向人格的“至真、上善、完美”。完善“和”文化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制度环境:制定《幼儿园“百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梳理“和文化”管理网络图,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开展系列“和”文化特色活动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教师、幼儿和家长为主体的“和”文化特色活动,如 “和”之星评选活动、“和”之秀师徒结对活动、“与孩子——和颜悦色,与同事——和衷共济,与家长——和乐共处”的“和”文化形象工程、幼儿园“和”文化形象小天使追踪活动、“读书增智德、修养建和谐”系列“和”文化读书交流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等,形成“和”文化建设的特色内容系列。在这一系列的“和”文化特色活动中,我们努力在幼儿园中构建快乐的精神家园,让教师们体验到精神上的舒适、愉悦与满足,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感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三、开展幼儿园“和”文化研究的原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名言突出了“人”的最高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和”的最高价值。因此,幼儿园的“和”文化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教职工们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合创新,也只有如此“人”才能发挥出“和”的巨大力量,做到无往而不胜,达到一种和谐与共赢的境界。   

   (一)“和”文化环境的创设重在和谐统一

     幼儿园“和”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如整体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等,引进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念,即从“人的行为随着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基本观点出发,以建立园所“和”文化为中心,以“和谐共赢”为追求目标,强调“和而不同”——要求整体和谐,但个体充满活力,充满求知欲。“和”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能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同时又强调各方面和各系统能和谐统一的文化。“和”文化的环境创设虽然分别通过三个层面的细节加以实现,但“和”文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不少彼此分割孤立的,因此要特别重视不同层次的和谐与统一,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园所的整体效益。   

  (二)“和”文化教育的实施重在创新  

    “和”文化与幼儿园相融合,就体现出了教育的功能,无论对于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和”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力量,它对人的影响作用都是无所不在的。它陶冶人的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人的素质和涵养。“和”文化不提倡墨守成规,而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主动变革、迎接挑战,追求和合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和”文化教育时,不仅要吸纳各种与我们相一致的思想养料,而且要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中,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文化。   

  (三)“和”文化理念的彰重在升华   

  幼儿园“和”文化理念属于园所精神形态的文化结构,它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和”文化的精髓,并融合幼儿园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和”文化理念的彰显需要在不断地推敲和进化中获得升华,这样,“和”文化才能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情感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内在素质,从而共同营造出一种富有凝聚力、感染力的“和”文化生态环境,对幼儿、员工和家长产生陶冶作用,形成我园的特色“和”文化。      

  四、开展幼儿园“和”文化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站在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层面思考“和”文化与幼教的融合,宏扬中国主流文化,契合中国当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脉搏,从“促进孩子和谐发展”角度出发,赋予“和”文化新的内涵,使这项研究具有前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研究方式的创新:园所文化是幼儿园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幼儿、教师、园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和”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将“和”文化合理落实到幼儿园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观念文化,层层递进、步步落实,让“和”文化融合于幼儿园的方方面面。      
(三)研究内容的创新: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和”文化活动,将无形的文化要素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中,为评价和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幼儿园“和”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不仅仅是我们善德幼儿园的一项课题研究,在这项研究的影响下,我们所有善德人正在努力构建我们“和文化”天地,我们希望和谐之花我园“和”文化的沃土上能绽放得更灿烂、更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