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幼教管理: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3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的各种园内教育研究活动的总称,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幼儿园工作制度。

  我国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说形成了市—区—园三级的教研工作体系,创立了诸如“专题研究”等独特的工作方法;幼儿园园内教研工作的开展也日渐规范化等等。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研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得其在实效性上还差强人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在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师资素质方面的应有的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现状,我们于2001年4月—7月在北京市开展了一项深入的专项调查。 该项调查分如下两部分进行。首先,结合北京市1998对本市164所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调查情况对北京市幼教教研室和个别区教研中心的教研员进行了访谈,从整体上了解目前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参与式观察”加访谈的方法深入追踪了“洁民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教研工作开展的详细状况。

  一、当前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现状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园教研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化的园内教研工作体系。

  1.从教研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来看,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已经在园内建立了教研制度并能够将教研工作纳入到园内的日常工作体系之中。多数幼儿园能够按照教研制度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北京市的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频率一般为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也有部分幼儿园达到了一周一次、甚至两次教研活动)。

  2.从教研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来说,形成了诸如“专题研究”、“年级组集体备课”和“随机研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所谓“专题研究”指的是幼儿园选取园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一“普遍性问题”或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开展的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往往有较强的计划性,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要用1-2个学期),其参加者一般为幼儿园全体教师。比如,一所幼儿园根据园内各班活动区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工作都较差的实际情况,将“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指导”作为本园一个学期的教研专题,通过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来直接提高活动区教学的质量和教师在活动区指导儿童活动的教育能力。目前这种“专题研究”的教研工作方式在幼儿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除专题研究外,“年级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也是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种教研工作方式。此外一些幼儿园还出现了针对教师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如针对新生刚刚入园开展“常规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针对学期结束儿童面临升班适应问题等等)开展的“随机研究”活动。这类研究活动与专题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较强的计划性,而是随着具体的工作需要而“弹性”地进行;它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工作需要和困惑,而不是像专题研究那样侧重于一些比较‘长远“的工作问题;就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这类研究活动既可以是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展开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教师的个别问题而开展的;它的参加对象可能是全体教师,也可能是具有特殊研究需要的部分教师。总的来说,这种“随机研究”的教研工作方式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还占据极少的比重。

  3.从参加者方面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园内教研活动的参加者已由原来的部分骨干教师参加扩展为全体教师的参与,有些幼儿园还将保育员也吸收到了园内的教研活动中。  

  4. 就组织形式而言,目前的幼儿园教研工作主要是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教研组”以承担不同类型的研究任务来完成园内教研工作的。如,由全园教师组成的“大教研组”一般是园内专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由平行班教师组成的“年级教研组”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承担专题研究中本年龄段的相关研究任务,另一个是开展集体备课等常规性教研活动。此外少数幼儿园还有专门负责某一课题、有少数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教研组”等其他的教研组类型。

  5.从管理关系来看,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两类不同性质的教研工作主体——教师和管理者在园内教研工作中所形成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垂直型管理关系。

  由园长和教研组组长所构成的教研工作管理层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负责园内教研工作总体上的规划和管理。具体而言,园长(或专门负责教研工作的副园长)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全园的教育工作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发现园内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将其确立全园的研究专题,同时制定一个针对全园的总体研究计划。同时她还要在后期研究的实际进行过程中负责管理、调控和组织不同研究小组的活动和整个研究的进程。中间层的“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根据园长所确立的研究专题和幼儿园总体研究规划来为自己所在的研究小组制定一个更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带领自己的小组根据这个行动计划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内的教师们则是实际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尽管他们有对园内的研究专题和研究计划提意见的权利(事实上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让教师们来集体参与园内研究专题的选择和研究计划的制定),但他们在园内教研工作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作为研究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来实现的。在这样的组织管理关系中,园长、教研组长和教师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垂直型管理关系,他们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园内的教研工作。

  上述“园内教研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推动了广大基层幼儿园园内教研活动的开展, 然而在我们为这个正在逐步完善的园内教研工作体系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目前幼儿园教研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深感忧虑。通过追踪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存在着如下典型问题。

  1.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不到保证

  尽管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目前北京市90%以上的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园内“教研制度”,然而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令人忧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还不能保证园内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在幼儿园工作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园内教研工作被“挤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幼儿园被取消的教研活动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被补回来。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教研活动就不了了之了。  

  试想幼儿园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和最终的任务是提高保教工作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然而如果连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一最基本的前提都保证不了,何谈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素质呢?如果一个学期只开展那么寥寥无几的几次教研活动(北京市目前对幼儿园的要求是每学期开展8-10次教研活动,但实际上一些园所连5次或6次也达不到),那么教研对上述“两个提高”的作用又有多少呢?  

  2.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因而教研工作的实效如何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参与程度。那么在我们的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实际表现得如何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广为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教研=负担。在对教师进行访谈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明天的教具和材料还没准备完呢,那有时间去参加教研活动”,“老是搞教研,还不如用那些时间集体备课呢” 。这表明,在我们不少教师心中,教研活动仅仅是一项他们不得不应付的工作,是他们“本职工作”(保教工作)以外的一项负担。如果教师是以这样的理解和心态参加教研活动的,那么教研活动对他们工作的改善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2)在教研活动中“参而不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参而不与”有诸多种表现,比如心不在焉(有的教师自己戏称教研活动时是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间);研讨中不发言,被点名时应付了事:“我还没想好”,“大家说得都挺好的,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还有的在下面聊天、开小会、做与教研活动无关的事。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碰到了这样比较“极端”的现象:

  睡着了的老师

  周三的下午,配班的教师按照园内的教研制度在会议室进行教研活动。进行了半个小时后,教研组长看到小二班的吴老师一直用手臂托着头,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就点名让她发表一下对刚刚讨论的内容有什么看法。谁知教研组长连喊了三声尹老师都没有回过头来应答。直到旁边的老师推了她一下,才将进入梦乡的她唤醒。会议室内本来就不浓烈的研讨气氛又被加入了一点点的尴尬。

  3.教研工作形式化。

  目前幼儿园教研工作形式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教研活动以“读”文章为主(即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通过“宣读一些相关文章,然后就文章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教研活动)。我们不禁要问,即便教师全部专心致志地听文章,教师又能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理解多少?之后的讨论又有多少是有效的?这些讨论与本园的教育实际的联系程度又如何?还有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对教研问题的研讨往往就事论事,不够深入。教师们说的都是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或应该怎样处理,这时的教研活动往往变成了单纯的经验交流。尽管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是必要的,但教研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次而不去“研究”是难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的。

  4.教研成果短效

  教研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要能够保证对该方面的保教工作有所推动和改善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在“两个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目前园内在研究什么内容,该方面的工作就做得较好,而一旦研究内容更换,原有的成果就逐渐消失,甚至回到原有的水平。出现这种“短期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研究过程和教研成果未能引起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根本改善,而仅仅停留在教师表面行为发生了一些短暂的变化以及和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未能制定相应的保证机制,使教研的成果落实能够成为一种经常化的管理行为是主要的原因。

  二、对当前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的分析

  上述幼儿园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其总体上缺乏实效的现状使得它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在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素质方面应有的独特作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呢?

  从幼儿园的层面来看,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于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落后往往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其规律和方法的主动探索和认识,甚至使一些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变成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的一个十分形式化的园内工作制度。正因为认识上的淡薄,他们的教研活动才会被轻易的“挤掉”,教研活动的开展才会出现每人读读文章、讨论讨论即告结束的现象。再进一步地深入到这种“认识淡薄,重视不够”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幼教教研工作制度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大幼儿园实践者缺乏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我国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制度本身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从其发展历史来看,教研工作在幼儿园层面的普及与建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市级教研机构区级教研机构 幼儿园级的教研组织和教研活动),在这个以“自上而下”为特点的工作制度及其发展过程中,幼儿园一直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对于90年代初期的多数幼儿园来说,无论他们是否真正地认识到了教研工作在幼儿园乃至整个幼教体系的重要地位,无论他们是否确实地具备了开展园级教研活动的条件,按照行政要求他们都必须在园内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制度并开展一定的研究活动。尽管这种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促进教研工作在幼儿园层面的广泛开展本身无可厚非,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引导广大幼儿园充分地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这一前提性的工作,因而为后期幼儿园教研工作出现普遍的“教研活动被经常性地挤掉”,“教研工作形式化”等问题流下了隐患。  

  除了上述认识上的不足外,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幼儿园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还十分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一方面是幼儿园自身对现有的开展教研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和经验的借鉴不够;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总体上对幼儿园教研工作内在规律的认识与研究还处于一个十分初级的阶段,这种研究上的薄弱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园教研实践的发展水平。

  查阅国内的相关刊物与著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文章都是幼儿园层面对开展教研工作的“具体方法”的经验总结(实际上,这样的经验总结也只是近几年才大量的出现在刊物上,90年代初期连这样的文章也寥寥无几),而关于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较为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数量极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中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室在96-98年开展的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专项研究”。该项研究第一次对幼教教研工作的目的、特点、方法、评价等教研工作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它所提出的:幼儿园的教研要区别于科研“探索未知领域”的功能,而应“立足于已知,验证发展新知”;教研工作应成为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等观点;以及它对现有的幼儿园开展教研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全面总结,对帮助广大幼儿园进一步地澄清对教研工作的认识,促进教研在幼儿园的实际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一些研究者在关于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师资素质的专项研究中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相关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尽管这些研究对教研工作问题的探索不十分系统,但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全新的理念对教研工作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刘占兰、沈心燕等(2000)在提高幼儿师资素质的专项研究中提出:“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与教师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要探索以实践为核心的教研方式。”“要让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获得提高和发展”;冯晓霞在其关于幼儿主体性的研究中也提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必须让教师成为真正的主人”等等。尽管这些观点和研究对于幼儿园教研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对近几年教研工作实践效果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而言我们对幼儿园教研工作所做出的现有探索还仅仅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在这个研究领域还有更多和更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现有的教研理论和实践中一些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形成的认识和做法也因为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刚刚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使得当前对幼儿园教研的研究变得格外迫切。比如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园教育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要成为我们的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这种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角色要求也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其联系极为密切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研究,为有效的解决新的教师角色要求和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够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径。  

  鉴于当前幼儿园教研工作在实效上差强人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解决的现实需要;和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向新的教师角色转变的发展需要;以及深化幼儿园教研工作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需要;我们认为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根据幼儿园改善园内教研工作实效的实际需要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对于深化幼儿园教研工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帮助广大幼儿园提高园内教研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学前教育管理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