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之一是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级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骨干,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承担着本辖区内各村级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任务。然而在现实运行中,乡镇中心幼儿园除受经费、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外,还遇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如何将现行的课程进行园本化。
由于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甚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指导用书。以浙江省为例,由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目前在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广泛使用的三套幼儿园课程,均以城市取向为主,因此,实现课程的园本化,成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教学质量,起好示范指导作用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把“以省编教材为蓝本实现课程的园本化”作为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现与大家共享。
一、“基于对主题解读的主题计划的再预设”是实现课程园本化的基础
作为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共同使用的普适性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省编教材是结合本省的文化特点而编制的,具体到我们衢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既有适宜的内容,但又不是完全可以照搬的。所以每学期开学前,我们利用寒、暑假的集中研训时间,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统一部署,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牵头组织本县辖区内的乡镇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年龄班为单位分别对主题的内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解读:本册教材共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预设了几个次主题?这几个次主题是按什么线索和顺序展开的?每个次主题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是怎样衔接的?主题中各领域内容的设置是否兼顾了自身的系统性,又能做到领域间横向的关联与相互渗透?哪些内容不符合本地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实际,远离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无法实施的?结合当地资源可以有哪些内容对其加以替换或充实等等,在此基础上幼教教研员指导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再进一步明晰各主题的脉络,确定适宜的主题目标,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内容,适当调整内容的顺序,初步制订出更加适合本园实际的主题计划。各园的主题计划订好后,先进行横向交流,再经由幼教教研员把关。如在对大班上学期主题《美丽的家乡》进行解读后,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衢州市具有代表性的特产(衢江桔子、龙游白莲、江山猕猴桃等)、著名景点(江郎山、龙游石窟等)、艺术形式(根雕、白莹瓷等)资源纳入进来,替换了离孩子们生活经验较远的关于“海”的部分内容,从而制订出更加符合本地乡镇中心幼儿园实际的主题课程计划。
二、“对集体教学活动的园本研讨”是实现课程园本化的重要举措
省编教材中围绕主题设置了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等形式,共同为主题目标服务,既体现了领域间的渗透,又体现了一日生活间的渗透。其中教材中的集体教学活动除提供活动方案外,还提出了活动建议,给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为此,我们引导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多人上同一课),主题背景下分领域的教学观摩等形式加强对集体教学活动的研讨,创造性地对原有活动进行改进,以实现课程的园本化。
集体备课。由全体教师参与的,以年龄班为单位每周一次的备课形式,就本周将要实施的集体教学活动一起进行解读分析:从目标、准备到实施和延伸,重点看原目标和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可以怎样改动,本地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制作教具,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从而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教案。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新老教师经验共享,在活动方案制订层面实现课程的园本化。
同课异构。选取教师们感到困惑的典型活动,组织他们对原有内容进行分析,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本班幼儿的实际重新设计,分别执教,相互观摩讨论,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活动。如:《小苹果树请医生》是中班上学期主题《神奇的鸟类》中的一个内容,集体备课时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原活动方案中涉及了语言、科学和社会领域,环节设置上没有突出重点,如何设计才能做到既凸显重点领域,又适宜渗透其他领域,更好地发挥活动的实效成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带着疑问,我们组织中班的4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同时设计教案并相互执教观摩,经过多次观摩讨论改进再观摩,最后形成4个迥然不同的活动内容:其中2个活动以语言领域为主,有机渗透了科学与社会,但采用的方法却不同:吴老师注重培养幼儿对故事的整体感知理解和记忆能力,采用整体讲述,问题引导的方法;而王老师则注重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用分段猜测讲述的方法,效果同样精彩;戴老师筛选了原素材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以故事中的对话情节为依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学习求助与助人的技能,将语言与科学领域有机渗透其中;张老师则组织成了一节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活动,在了解孩子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故事导入,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操作图片进行分类等形式了解鸟类生活习性。多人上一课的园本教研让教师们学会了根据自身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取舍并制定适宜目标设计实施活动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通过主题背景下各领域集体活动的教研观摩探讨,让教师深入了解主题背景下幼儿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的相互迁移方法来灵活驾驭集体教学活动,提高主题背景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在课程园本化探索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主题活动后的交流是实现课程园本化的保证
主题活动后的交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园内交流。每个主题完成后,我们都要求各园以年龄班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主题交流,将自己在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反思,运用课件与文字汇报,实地观摩等形式与平行班教师进行交流。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主题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开始、进行及结束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变化情况;生活活动、家园活动的组织情况及家长在主题实施中的参与情况;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活动的情况;展示主题成果,如主题书、幼儿作品,各种活动的图片资料等。交流中教师们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实施主题后的材料,为下年度主题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另一个层面的交流是园际之间的交流,由县(市、区)幼教教研员组织本县(市、区)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分管业务的园长,各年龄班教研组长参加,于每学期的期末进行。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对学期初所制订的主题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实施过程中本地资源利用情况;经典主题教学活动展示。通过交流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启迪、资源共享的作用。
适宜的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载体,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自身质量,起到示范指导作用的保证,在探索课程园本化的道路上我们只是迈出了最基础的一步,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为课程园本化向村一级幼儿园延伸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