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班] 社会活动教案设计:采摘蚕豆

[复制链接]

3372

主题

337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3
学前币
68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0: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摘的方法,初步感知哪种方法既省力又快捷。
2.乐于参加采摘蚕豆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3.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的蚕豆种植地、篮子、秤、塑料袋、桶、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农民伯伯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蚕豆,好吗?
2.蚕豆摘好了,要用什么来盛呢?昨天老师让你们自己带工具的,带了吗?拿出来看看。(篮子、塑料袋、小桶……)是呀,有这么多容器可以装蚕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篮子,我们一起去摘蚕豆。走吧!

二、仔细观察。
1.小朋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蚕豆。看一看,这里的豆荚怎么样啊?  
2.仔细看看这一株,这上面的豆荚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分别摘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仔细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4.轻轻地摸一摸,捏一捏,大的和小的有什么不一样?(大的豆荚硬硬的,小的豆荚软软的。)
5.剥开豆荚,具体感知成熟的蚕豆的样子。

三、讨论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由采摘蚕豆。
2.交流采摘蚕豆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摘蚕豆的?
(我是向上扯的;我是向下扯的;我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我是转豆荚的。)
4.小结。
(1)总结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往豆杆的头的方向拔的,我们叫向上扯;第二种是向豆杆的根方面扯的,我们叫向下扯;第三种是抓住豆荚转的。
(2)幼儿亲身实践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省力更快。
(3)现在你们说说哪一种方法,更省力更快,我们农民伯伯平时在劳动的时候要节省时间和力气,你说他们会选哪一种方法呢?
(我觉得抓住豆荚转的方法好,有意思。我觉得向豆杆的根方向扯的比较省力也快。)

四、比赛摘蚕豆。
1.幼儿五人一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比哪个组摘得多。
2.交流哪组摘得多的方法。
(1)目测。先目测一下,你觉得哪一组获胜?
(2)数一数。我们再来数一数。用什么方法来数呢?十个十个地数。
(3)秤称。其实,今天我们摘得不多,可以数。如果有很多的蚕豆,我们数也数不过来,用什么办法呢?对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4)小结。为什么你们能摘得那么多呢?
(我用往下扯的方法,很省力又快。有的是两个豆荚在一块,我就一下子摘两个,再多摘几个再放到篮子里,节省跑的时间。)
3.小结。

五、总结。
1.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蚕豆荚,怎么运回去呢?
幼儿1:我的篮子大,可以放很多蚕豆荚。
幼儿2:我的塑料袋大,也可以放。
幼儿3:塑料袋虽然大,可是豆荚那么重,估计要破。
幼儿4:食堂奶奶有三轮车,我们可以把豆荚都装到蛇皮袋里放在三轮车上运回幼儿园。
2.好,就用小朋友说的方法吧。今天我们一起摘了蚕豆,你们开心吗?你们想吃吗?现在我们就把这蚕豆拿到教室里剥蚕豆吧!

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采摘蚕豆》一课三研教学反思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有效备课的重要性。
一、备学生
     备课先备人。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出一堂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课。
第一次教学时,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幼儿室外上课时的情况,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跟随老师。第二次教学前,我在班级对幼儿进行了常规训练,对于室外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及时告诉了幼儿,在教学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哪种方法省力,过于强调探索,让幼儿一步步按我的要求做,显得太死板,幼儿没有一点自主权,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第三次教学时,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活动时,对幼儿的要求很明确,同时注意关注幼儿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幼儿。
二、备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就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由教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具(含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教师要像剧本编导一样,通过一个—个的“场景”,将这些要素合理科学地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优化的活动过程。我们虽然不能预测教学生成,但我们可以预设教学流程。流程设计好了,我们的课便成功了一半。
第一次教学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谈话导入——观察豆荚——探索采摘方法——比赛采摘。由于重点没有放在探索采摘方法上,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整改以后,重点放在了采摘方法的探索上,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探索的意识还不强,但大的框框不出问题,小细节多磨练几次,便能游刃有余。在第三次教学时,我成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一做、说一说。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三、备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也是两样的。因此,教学时我们也要注重备教学方法。
如探索装蚕豆的容器时,在第一次教学时,没有引导幼儿去探索,直接给了幼儿篮子等容器。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认识到应放手让幼儿去全程参与,让其自己选择容器,可也仅仅是走过场,容器太过单一,局限于篮子和盆两种容器。此时我意识到是我方法的引导出了问题。于是在第三次教学前我提前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这一次在家长的配合下,容器非常丰富,出除了篮子和盆以外,还有塑料袋、水桶、汤盆、箱子甚至也有孩子带了酸奶瓶子。在具体的操作中,孩子们很快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到哪种容器更适于装蚕豆荚。
     如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时,第一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幼儿去感知和探索采摘的方法,而是直接灌输给他哪种方法最省力。由于孩子缺少了探索的过程,所以他无法与老师产生共鸣。在比赛时他还是用自己的方法采摘。第二次教学时,我给了幼儿探索的时间,并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但在方法的总结上不简练、到位,所以幼儿对其探索的结果还不太清楚。反思前两次的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探索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他们的探索活动不偏离方向。为此,在第三次教学时,幼儿的探究是在我的引领下的探究,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从而探索出哪种方法最省力。  
     一堂精彩的课,除了老师的临场发挥、机智应变之外,备课占了决定性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肯下大力气去钻研,备幼儿、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生成……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课前积极进行有效备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我们的课堂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孩子将得到更好地发展,我们教师也能更快地成长,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也必将无限宽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