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8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搭建合作教研的平台,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0:5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集体配合与共同协作的过程。教师以何种方式参与这个过程决定了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专业上的发展。合作是现代人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合作教研是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管理者应该改变管理模式,努力为教师创设合作研讨的情境,为发展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搭建平台。


       一、改变管理模式,建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研


      教研组是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直接平台,教研活动的模式决定了它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传统的教研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管理者在教研活动中“居高临下”的角色地位,这样的教研模式是没有合作可言的。因此,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摆对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位置,改革传统的教研模式和方法,发挥教育管理在新课改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转换角色,发挥教育管理研究、引领和服务的职能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者的职能以研究、指导和管理为主,教研模式基本上是下级服从上级的“指令传达式”。教育管理者习惯以指导者的身份、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教师必须听从教育管理者的指点、帮助,接受教研室的监督,教师明明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却成为了陪衬。这种传统的教研模式容易使教师产生逆反和依赖心理,挫伤了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组原本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却变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向教育管理者固有的传统理念和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当好教师发展的引领者、服务者,成为教师们的亲密朋友,是教育管理者应充当的角色和所担负的责任。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尝试改变过去直接指导的方式,引导教师思考“我该怎样做”,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