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痕教学

[复制链接]

928

主题

929

帖子

853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539
学前币
21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03: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无痕教学
      教学理念的启示

1、马蒂斯的启示:  绘画不需要规则       

有个女子去参观马蒂斯的画室,仔细欣赏完他刚完成的一幅画之后,对他说:“这个女人的手臂太长了”马蒂斯立刻回答:“夫人,您弄错了,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和那名女子一样心不在焉的运用规则,却错失眼前的杰作?不知道没有规则其实更好。孩子画画没有目的,他们凭性情,*灵感,为快乐为宣泄为好玩为好奇而画画,所以孩子的画才纯真可爱,烂漫自然,以至于让很多大师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苏东坡感慨:“天真烂漫是吾师”,毕加索也说:“我一生都在向孩子那样学习画画”。



2、癞蛤蟆的启示:   绘画没有标准   

一只蜈蚣在广场上跳舞,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动物们的阵阵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的看了蜈蚣的表演,当蜈蚣休息的时候,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自己的计算本领很高但有一点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哪一条腿是第2个第7个动作呢?你在动第6条腿的时候第48个腿又在干什么?是站着不动还是弯起来?”蜈蚣迷惑了一阵,然后惊恐的发现自己完全瘫痪了。这个寓言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以一种*直觉与本能的活动,理性往往是它的敌人。可惜我们经常不小心就扮演了“癞蛤蟆”的角色。家长的要求老师的标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技法扰乱了孩子依*直觉进行绘画的实践,标准干扰了孩子绘画创作的自由。




3、沙子泥巴的启示:  绘画很简单

一堆沙子平淡无奇能够让孩子聚精会神玩上半天而不知疲倦,一块泥巴毫不起眼却让孩子留恋往返。这是因为沙子和泥土看起来太简单了,让孩子的心情很放松,沙子和泥土太好玩了 ,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创造的极大快乐:可以堆成山,堆成房子,堆成沙发…….捏成小人,捏成青蛙,捏成蝴蝶,捏成汽车…….捏成任意的形状。没有人去约束,去要求,去干扰,更没有心理负担,有的只是绝对放松的心情,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在完全轻松的状态下兴致所至的捏造千奇百怪的形状,创造在孩子的手指间缠绕,灵感在快乐中自然绽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孩子的生命充满了欢乐。



4、 老师改画的启示:  尊重孩子

6岁的女儿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回家后撅着嘴不高兴的说:“我再也不画画了”  我很纳闷,孩子一向最喜欢画画的,就问孩子原因。孩子说“老师光改我的画”“改的是什么?”“大象的鼻子,我画的是直的,老师说大象的鼻子是弯的”“你为什么画直的鼻子呢?”“因为大象在摘苹果,苹果太高了,大象够不着,一使劲鼻子就伸直了。。。。。”



用上面几个有意思的启示来细细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经常出现概念化造型的现象:比如,树是由一个圆圈和一条直线组合而成,房子则是统一的三角形房顶的和正方形墙壁,上面再加上一个烟囱,左上角千篇一律的挂着个太阳。。。。。。类似这样的画很普遍。这是因为我们直接把“结果”呈现给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认知过程。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不再观察不再思考,而是机械地重复着大人给予的“结果”,这样的作品画的再像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做范画孩子会跟着学,那不做范画孩子怎么去表达呢?所以,有的老师就在教学过程中,把“过程”和“结果”同时给予孩子,教的很认真,毫不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但这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老师讲的太多了,孩子消化不了,认为画画很复杂,感觉画画太难了,从而慢慢失去绘画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