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2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进教研活动组织策划,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复制链接]

4501

主题

4587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606
学前币
2206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2:4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邓安萍

  园本教研是指基于幼儿园实际,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的一种互动式教研。在以往的教研活动组织策划中,我园主要采用“以课促长”的教研模式: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每两周承担一次开课任务,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展示平台;组织全园教师观摩、评价、反思、交流,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几轮下来,教师们对“涛声依旧”的教研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激情,普遍反映教研模式单调,研究范围偏窄,局限在课堂教学问题,过于形式化,收获不大。长久下来,缺失了更多的期待。教师的真实声音反映了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活动的期望,促使我们要重新审视,改进园本教研的组织策划,以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一、明确研究主题的针对性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因此,只要是教师困惑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益,哪怕问题再小,我们也将其放到园本教研的平台上来解决。如大段的老师提出“如何解决中午好动的孩子难以入睡的问题?安排难以入睡的孩子进行一些安静活动,如看书、画画、操作等活动是否合适?”;中段的老师提出“在分发点心时,我们提倡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的服务、责任意识,请小小值日生帮忙分点心,但这又与妇幼卫生要求产生矛盾,因为生活老师分点心必须戴口罩,而值日生没有戴口罩。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乍听这些疑问,感觉似乎都是很“土”的问题,但教师们觉得这都是实际中常遇到的,又无处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转换成明确的研究内容,使研究的内容建立在教师的需求点上。教师们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务实,对日常工作帮助大。

  二、注重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让参加者真正融入而不是旁观。只有关注教师的需求、了解教师的需求、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有效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改变教研活动组织策划,每次全园教研活动前,先由承担主持任务的年段通过年段教研收集本段教师及生活老师的问题与困惑,选取最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本段展开反思、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由于每次教研活动抛出的问题都是来自各年段教师普遍认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贴近普通教师需要的问题,为教师的思考与行动提供了参与点。为了让每个参与者都有及时发表看法,参与交流的机会,在全园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先集中,由承担主持任务的年段抛出问题,引发全园教师的思考,再分组交流感受、质疑、收获,由年段长梳理出共性看法在大会上交流、研讨,最后形成全园共识。由于这些问题来自一线教师,是教师的真实需求,是教师自己能驾驭的探索与研究,宽松自由的研讨活动氛围激起了老师们参与研讨的热情,每个人都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同时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三、加强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难以用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我们力求将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学习理论的“链接”与“导引”,如承担教研任务的年段在确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后,不但要通过年段组研讨提出解决问题措施,还要求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来诠释解决问题的策略,剖析现象,找寻规律,在理论中寻根源、找依据、定策略,将理论与问题结合,帮助大家形成基于问题的理论。教研活动后,老师们反馈:这种学习研究机制真正帮助教师解决了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给以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联系实践,反思明确、理解深刻,实践策略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总之,园本教研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教师日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教研过程越来越贴近教师们的实践需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实践的舞台。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