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幼儿园 朱慧华 题记: 教育中的爱是什么?我一直说不好、说不清。在和天天一学期的磨合相处之后,我蓦然感悟: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创造新的生命,也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天天,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斗、喜欢争抢,爱发脾气,不受纪律约束,爱东窜西跑、到处磕磕碰碰、几乎天天有人告状的小班孩子,人称“小霸王”。来班级没几天,“杰作”就一大堆:踢坏了门、敲坏了柜、撕坏了书、扔坏了椅。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他观察,寻找时机与之接触,我以“换”“引”“激”“赏”四个着力点为爱之实施策略,经过一学期的个别化教育研究, “小霸王”天天有了明显地转变,教育卓见成效。 爱之策略一“换”: 变式处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不管年龄大小。尊重孩子,宽容以待,于是,孩子会欣然“埋单”。 户外活动结束了,和往常一样,孩子们自由的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了。我在帮助诺诺塞衣服的时候,乐乐着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你快去看看吧,天天又把赫赫推倒了”“是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说着,我和乐乐一起来到了事发地点。“赫赫你为什么哭呀?”赫赫边哭边告诉我:“老师,刚才我是第一个洗好手的,所以我应该排在第一个的,小星星的标志应该是我站的”,听赫赫说得“有头有尾”的,我就问天天,“是这样的吗?”“小星星应该是我的,上次我也排在第一个的。”“可是今天是赫赫最快的,第一的人应该是赫赫,我们看见的。”其他小朋友在一旁叫嚷着,可是天天还是“坚守”在第一的站位,丝毫没有移动脚步的意思。经验告诉我,不能和孩子硬着来。于是我就对天天说:“天天,你一定很想做第一名,是吗?”孩子冲我点点头,“那我们做另外一个第一名好吗?”孩子又冲我点点头,“我们今天做愿意谦让的第一名,好吗?”这下子天天情绪有了变化,反问我:“老师,什么是谦让呀?”看着天天有了兴致,于是我告诉孩子:“当两个好朋友都想站在小星星身上的时候,一个好朋友愿意让一让,不争不抢,这也是很棒的,你愿意做这个很棒的朋友吗?”孩子不等我说完,马上急切地拉拉我的手臂:“我愿意,我愿意。”于是,天天很高兴地排到队伍的另一头,一场纷争就这样平息了。 思考: 天天想要排在第一的位置,一方面是生性使然,争强好斗,另一方面可能是第一的位置那里有个红色的小星星做标记,孩子喜欢那个星星。今天的事件中,显然天天是事件“缔造者”,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如果当时我直接对天天说:天天是你不对,你比赫赫慢,你就应该排在后面。这样会直接伤害天天的自尊,因为他是个极要面子的孩子,没准还会刺激他,助长他“嚣张”气焰。经验告诉我不能那样处理,于是,我转变话题,依据孩子争做第一的心理,我对天天抛下了“橄榄枝”:“你愿意做谦让的第一名吗?”可能孩子听到老师话里有第一,所以孩子一下子产生了共鸣,接住了我的“橄榄枝”,并且马上有了回应:“什么是谦让”的兴趣探究。最后孩子很自然地、而且很乐意地到后面排队,把小星星的站位让给了真正的第一名的赫赫。 价值分析:每个孩子总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沉默、有的善辩、有的善良、有的霸道、有的笨拙、有的聪明,这就是个体。因此,孩子的顽皮,好动只是他的独特性的展现。教师机智处理事件,保全孩子自尊,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不以另类的方法处理他们,宽容理解孩子的过激行为,善意对待孩子的差异,让顽皮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相待,从而坦诚面对老师、面对同伴。 爱之策略二“引”: 探幽处理 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想孩子,用孩子的问题导孩子。把孩子引入问题情境,于是,孩子会有“豁然开朗”的认识。 下午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吴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操场活动了,正当小朋友们玩得开心时,这时却听见了天天伤心地哭声,吴老师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哭?天天说,鞋子坏了。仔细一看,只是鞋子上的一个小饰物掉了而已,不妨碍孩子活动。于是老师提醒天天和同伴继续游戏。可是天天就是不愿继续游戏了,看着自己的鞋子在一旁哇哇大哭。惹得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天天,吴老师看着失控的场面,有些束手无策,一场原本快乐的户外游戏活动就这样“流产”了。 思考: 小班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主。今天天天鞋上的小饰物掉了,对天天来说,这是件很大很大的事情,为什么老师不马上帮忙寻找呢?在老师没有回应的前提下,天天就只能是外部表现以示抗议,以引起老师足够的“关注”。 状况发生后,我就和天天进行了“寻微探幽”式的交流: 师:刚才你为什么很伤心? 天:鞋上的亮亮的东西不见了。 师:哦,那是你很喜欢的,对吗? 天:嗯。(他使劲点了点头,眼泪又在眼眶打转,于是我摸了摸他的头,给予孩子安慰。) 师:喜欢的东西不见了,每个人都会难过的,老师也会很难过的。 师:天天,这里是我们每天玩游戏的地方,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里,你喜欢吗? (孩子点了点头,以示喜欢。) 师:可是,你看看,这门怎么啦?这玩具柜怎么啦? 天:坏了。 师:是呀,这是我们喜欢的教室,现在门坏了、玩具柜坏了,我们都很难过,你难过吗? (孩子点点头) 师:老师有些担心,这扇门、玩具柜,以后还会不会被弄坏?天天,你愿意帮老师照顾这扇大门吗? 天:愿意的。 师:哦,你真是老师的好朋友,你真棒。谢谢你! 天:老师,我以后不会再踢坏门了,我会保护好它的。 孟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师的“引”能让孩子“活”起来,整个交流,“润物无声”,不露痕迹。随着问题的导入,逐渐诱发孩子谈话的兴趣,启迪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为后面教师的预设目的创造了良好的情知开端和背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孩子尝试着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判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达到了“茅塞顿开”的认识飞跃。 爱之策略三“激”: 干预处理 顽皮的孩子生性好动、课堂上坐不住、游戏中持久性弱,只要教师稍加干预,轻轻抛“小砖”,他就会回馈给你众多“玉”。 角色游戏开始了,在大家一番的准备、劳作之后,有的孩子就开始穿梭于各区域的交往了,今天天天在娃娃家负责烧饭,家里共有四位“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烧了一会儿小菜,天天开始兴趣转移了,只见他放下手中的铲子,离开了娃娃家,他来到银行,领了钱,来到烧烤吧吃烧烤,吃完烧烤,又到了蛋糕店,这里摸摸,那里摸摸,接触了一会彩泥之后,他对身旁的洋洋说:我要去吃肯德基了,于是他就离开蛋糕店,来到肯德基店,在肯德基店,他又这里摸摸,那里摸摸,整个状态还是游离在游戏之外。这是,我介入了孩子的游戏: 师:天天,我要到你家去做客,你家在哪里呀?陪我去吧! 我以角色游戏的形式,提示天天回家,结束“游荡”,继续进入游戏。 师:天天,我肚子饿了,你会烧什么给我吃呢? 天:我会烧水饺。 师:嗯,我喜欢吃水饺。 天:那好,我马上给你做。 说完天天就在“橱柜”里拿出了彩泥,开始做水饺。 师:我还不会做水饺,你能教教我吗? 天:好的,看,先做一个圆圆的小皮球吧,老师,你要用力搓的啊。 天:看,我先做了一个圆圆的,像皮球,老师我要变了,变扁扁的啦。你会不会? 师:哟,天天,你真棒,会做水饺。我要吃很多水饺,你能做很多吗? 天:“行。”孩子进入了我的预设圈,一口答应,接下来,他似乎忘了我这个“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自己制作起水饺了,整个游戏活动,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娃娃家。 幼儿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随着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进展情况,及时成为了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等适合于当时情景中的不同角色,给孩子提供了必要的援助、实施了有效的干预,使得孩子及时回归自己的游戏轨道,在游戏中真正成为游戏的小主人,不再游离在外,有效推动了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 爱之策略四“赏”: 放大处理 一位好的画家不会放松丝微的色彩,一位好的导演不会忽略配角的演员,一位好的建筑师不会忘记任何管线,一位好的老师不会轻意错过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如果教师能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管是乖巧听话的、还是顽皮捣蛋的,那么这个小小的发现是可以把学生的更多的优点激发出来,让他们熠熠生辉。 捕捉一:区域活动结束后,天天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游戏评价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爱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好习惯,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我还特意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捕捉二:早晨,天天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把玩具一一拿到桌上,每张桌上放得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玩具检出来,然后放置到废纸篓里,每次都很有耐心。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于是,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娃娃书城”里的图书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得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他与小朋友交往愉快,没有矛盾出现。 捕捉三: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智力魔珠天天拼得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凯凯小朋友,教他怎么玩,小老师做的有模有样。当天的评价活动,凯凯就讲了天天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天天不凶了,会帮助他们,所以变得很棒了。那瞬间,我看到了天天脸上洋溢着的灿烂微笑…… 价值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长处, 多一把尺子多一个人才。因此,教师就应时时从孩子个性差异出发,用一双慧眼经常去发现孩子的良好表现,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善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铸造向上攀爬的阶梯。 凭借爱的力量,“换”“引”“激”“赏”四个着力点在天天身上“如鱼得水”,小生命得到了舒展,小生命得到了涌动。“小霸王”天天得到了快乐的蜕变。 爱真是个好东西,有爱的日子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