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

[复制链接]

483

主题

534

帖子

849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491
学前币
421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1:2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江皋鸾鸟 于 2014-8-14 11:25 编辑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陶西平日前在参加“2014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时,提出了一个令各界深思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特别是保证质量的学前教育,到达最需要的人群了吗?他在会上提出的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存在的四个不好的倾向,也引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会后我们约请陶西平先生整理了发言稿,本期摘发,以飨读者。
——编者


  学前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
  经合组织今年6月11日发布的第40期PISA关注(PISAINFOCUS)题为《学前教育到达那些最需要的人群了吗?》(Doespre-primaryeducationreachthosewhoneeditmost?)的报告,该报告发现:尽管2003-2012年间,OECD成员国学前教育接受率呈现显著提高趋势,但是社会经济背景优越与处境不利学生之间学前教育接受率差距却日益扩大。我国学前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面对这份报告,我们也要想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学前教育,特别是保证质量的学前教育到达最需要的人群了吗?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也就是幼儿园以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是专门看管学前儿童的机构或场所,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是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创办的。1800年欧文在苏格兰创办了新那纳克棉纺织厂,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们孩子的教育。第一次为5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1837年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他的家乡创办了一所旨在“发展儿童和少年的活动本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当时他曾想起名为“婴儿职业所”或“育婴院”,到1840年6月28日才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并公布于世。
  在我国,第一所幼稚园建立于1903年秋的湖北。湖北巡抚、代理湖广总督端方根据张之洞所定教育革新章程,拨官款,在武昌阅马场创办幼稚园。幼稚园当时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首次招收80名5~6岁的女童,限一年卒业。以后续招4岁上下幼童,定2年毕业。采取班级形式开展保教活动,办院内容是“重养不重学”,培养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性,以备小学堂之基础。
  关于幼儿园课程设立方面,据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记载,该院设立了7门课程。德育方面有:谈话,分修身话和庶物话两种。行仪,选择合适而有趣的行为让幼儿模仿。智育方面有:读方,即识字。数方,教幼儿学习单双数、加减等。手技,即通过配插“恩物”使幼儿掌握轻重、大小、长短,并发展其思维。“恩物”共有11种,包括“木积”、“板排”、“箸排”“纸织”、“纸折”、“纸剪”、“缝取”、“画方”等。体育方面有:乐歌,伴以歌舞,既培养美感,又涵养性情;配合体操,则可以强健四肢。游戏,开展室内外游戏,以活泼儿童生活兴趣,调养性情。可见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即以“重养不重学”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本位功能。
  2010年9月27日至30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学前教育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由教科文组织、俄罗斯联邦和莫斯科市共同举办。来自65个国家的部长与政府官员、学者、民间组织代表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构筑国家财富。大会达成的共识是:学前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是为国家积累财富;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幼儿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质量和机会同样重要;政策不明确,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保障阻碍了全民教育保教目标的实现。在这里鲜明地提出了质量和机会同等重要的论断。2011年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强壮的起点Ⅲ——幼儿教育与养护质量工具箱》报告,也高度关注幼儿教育的质量问题。报告认为,如果盲目扩张幼儿教育规模而不关注其质量,将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也不会为社会带来长远的利益。
  关于幼儿教育的功能,从上个世纪后半期开始了一场争论。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强调“智育中心”,而忽视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至今这一问题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教育。有些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既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


  幼教园地的多元化发展
  2013年,我国幼儿园总数已经达到19.86万所。学前教育规模达到3894.69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幼儿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以不同理念为基础,出现了多种办园模式,呈现了多样化办园的局面。比如:
  “爱生幼儿园”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5-2010周期合作项目,旨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普及优质幼儿教育,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制订计划、组织活动、评价儿童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能力,使所属地区的每一个适龄儿童(3~6岁)身心健康发展,都能享有优质幼儿教育,并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蒙台梭利教育: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几年后,孩子们的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起源于德国,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是华德福教育的创立者。华德福教育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用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孩子在意志(身)、情感(心)及思考(精神)三个层面能力的全方位成长。把单一的智性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工、肢体律动及音乐与平衡的课程来滋养整个孩子———头脑、心性与四肢的均衡发展。
  瑞吉欧教育: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使意大利在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原则。瑞吉欧教育主张: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自我成长中作为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
  双语教育: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注重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孩子获取较好的双语能力。使孩子们在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收西方先进文化和语言。
  多元智能教育: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能早期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就能帮助孩子适度发展或弥补。多元智能幼儿园会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
  “做中学”科学教育:2001年,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了这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开展,取名“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andTeaching),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
  国学教育:以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将国学经典渗透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启发孩子在点滴的生活中明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故事讲解、游戏互动、习惯养成等环节,让学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养正气,树品格,尊亲友,习礼仪,提悟性,启智慧。丰富文化知识,奠定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音乐幼儿园: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兴趣教学为办园宗旨,将音乐艺术熏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形成以音乐为主多元发展的办园特色。不同幼儿园分别以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为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也有我国音乐家创立的音乐幼儿园。
  体育幼儿园:以体育为突破口,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开发幼儿运动潜质,培养幼儿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大胆、勇敢、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使孩子文明礼貌、聪明活泼、勇敢自信、健康成长。
……
  幼儿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引发了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交锋与交融,为探索幼教的本位功能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
  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至2013年)。从今年起开始,教育部又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新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仍然是扩大幼儿园总量,同时也进一步调整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让孩子们能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又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核心是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指南》的主要内容是对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提出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引导了幼儿教育的方向,突出了整体性、差异性、针对性和素质性。整体性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设计,差异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强调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素质性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比如:小学化倾向、同质化倾向、大龄化倾向和专门化倾向,这些都会导致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因此,为了防止功能异化,就要杜绝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过早的优势智能定向、过量的单一兴趣培养和过重的学科知识学习。必须始终明确,早期教育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智力开发不等于提前进行学业学习。要防止“习得性愚蠢”。判断“最初的教育”成败的标准是: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最近,英国教师工会呼吁英国在儿童7岁时再开始正规学校教育。全国教师工会(NUT)是英国最大的教师工会,他们号召推迟正规学校教育的起始年龄至7岁,以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自然状态下成长。目前,英国的孩子是5岁上小学。NUT认为,正规学校教育至少应该被推迟两年,因为很多孩子过早地受到“规范化”学校教育的侵害。全国教师工会呼吁孩子们在7岁以前,应该从正规的学校时间表中解放出来,反对“过早、过多”的学校文化。当然,全国教师工会的号召与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教育部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标准局和教育部正大力推动在早期开展“规范化”教育。但可见,教育本位功能异化问题已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总之,学前教育应遵循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基础性的教育规律,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学前性就是指非小学性,因此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小学化倾向,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前移。基础性就是指在幼儿阶段打好对其一生发展有良性影响的身体、心理、习惯的基础,发展指南概括了打好全面基础的相关领域,归根结底对人一生起作用的是好身体、好心态、好习惯。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才能产生有效性,才能避免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反而获取教育的负效应。我们要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借鉴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经验,提高中国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福建学前教育网上面的好东西真不少,像是宝藏,我在慢慢地挖掘。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