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江皋鸾鸟 于 2014-9-25 20:33 编辑
开学季,又一批学龄前孩子的家长开始为是否让孩子报读兴趣班发愁。业内人士指出,0~~6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受到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对其整个成长有深远影响。如何让孩子既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又能综合家庭条件为孩子的人生发展铺好第一块砖?记者对多方进行了走访了解。
基础类:感受文化熏陶
基础类教育是指识字、算数、英文等文化类课程。完成学前启蒙、引导求知欲望、培养学习习惯,是孩子报读基础类兴趣班的重要目的。
许可有超过10年的幼儿教育研究经历,今年,他创办的幼教品牌进驻钦州。许可将中华传统思想与国学经典引入幼儿教育中,这让不少家长心生疑虑:学前儿童如何能理解底蕴深厚的国学知识?许可表示,国学中有不少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而他希望孩子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初即能了解,学会自律及尊重他人。“能背几篇古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不少基础类幼教机构负责人也表示,学前教育阶段的授课并非让孩子学会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
艺术类:别逼孩子成“大师”
艺术类教育是指声乐、舞蹈、书画类等学习培训。“女孩子小时候学学跳舞,将来形体会好一些。”这是不少妈妈们考虑的问题,艺术类教育未必会作为“吃饭的手艺”,却能让孩子日后不时露一手,为自己的整体形象加分。
不少家长期许着下一个郎朗诞生在自己家。郑德威是一名高校在职老师,也曾向学龄前儿童授课。他就反对培养“大师”的思想,“重要的是过程,让孩子熏陶气质,在学习中锻炼协调能力,在艺术中发散想象力。如学习的功利目的太明显,孩子感受不到其中乐趣,也就无法感染艺术气质了。”
艺术类学习往往能让孩子们接触一种新的表达自我和宣泄内心的方式,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心理和健全的心智,并在长期坚持乏味的训练中磨练心性。业内人士提示,艺术类培训往往需要较多时间与精力投入进行反复训练,且深造过程在学费、教具等方面需要较有力的经济支持。
体育类:磨砺性格很重要
体育类教育指包括球类及其他体育运动在内的肢体训练。在“宅”文化盛行的当下,从小为孩子发展一项喜欢的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其身体发育,还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钦州市民梁先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儿子目前就读于钦州市某高中重点班,成绩优异。梁先生说,由于儿子小时候协调能力较差,走路时常摔跤。在征询儿子意见后,他让儿子参加了直排轮兴趣班,后来走路摔跤的情况就没了。
此外,梁先生还给儿子报名学了跆拳道。他说,因为儿子长得瘦小,时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负。学习跆拳道并不是让他打人,但这会让他从心底产生一种自信,不会因恐惧把自己封闭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们的性格产生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健身运动,可以纠正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而在孩子性格形成阶段,运动对身心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互动类:要与孩子多交流
互动类教育是近年来新兴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包括亲子互动、同龄互动和跨年龄互动等,通过加强孩子的沟通表达及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情商。但不少家长也认为,亲子互动“折腾人”。
在记者走访的幼教机构中,多名教职人员反映,现代家庭中,孩子与父母及其他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电子产品成为扼杀家庭交流的“凶器”。钦州市一连锁幼教机构老师陈女士说,“我们不希望家长在百忙中只是过来‘听课’,而是与孩子共同感受互动乐趣,感悟互动意义。”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与家人的互动中,孩子学习着与人相处的方式。在互动中,父母可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日后是否能正常地与人相处非常重要。而自身迷恋电子产品,抗拒与家人交流的父母,也会在无形中向孩子言传身教。
发掘孩子真正的兴趣
梁庆长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他指出,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是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把心态放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而且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天才。
梁庆说,0~6岁的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很正常。此时家长应尽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最终孩子会对某种事物继续保持热情,这就是他的兴趣点。
此外,家长可直接带孩子去进行心理学测试,看看他有什么兴趣。目前,钦州学院教育学院及部分心理研究、治疗机构,及具备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均可进行相关测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