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学前教育,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从这里开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这里起步,良好的性格特质在这里酝酿。“三岁看老”这句古语深刻点出了幼年时期的教育对于人生的影响。作为一名幼教教师,责任重大,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年幼的孩子,即使只是游戏中教师的一句呵护或者一句斥责都可能改变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鉴于此,幼教教师要有一颗温暖包容的心,用“孩子般的心灵”去体会孩子的世界,给予孩子关爱和呵护。那么,作为一名幼教教师如何实现“孩子般心灵”的效果呢?我认为,这不仅要求幼教教师要有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业务素养,更要求幼教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事无巨细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下面我就教师的心灵教育作如下浅显阐述。
爱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内核。对孩子而言,教师好不好可能有很多评价标准,但是是否具有爱心总是排在第一位。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心,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的成长需要。曾经有个调皮的孩子,面对教师的数次教导,反而变本加厉地犯错误,故意欺负小朋友,睡觉时大声歌唱。面对这样的孩子如何能让他回归正轨呢?在一次午睡时,我陪着他小声聊天,最后当他困的时候对他说:“困了就睡吧,老师陪着你,老师爱你。”小家伙一会儿就睡着了,下午妈妈接他的时候,他特别得意地和妈妈说:“老师是爱我的。”之后,他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以管教了。从这个案例,我意识到爱心对小朋友是多么的重要,他们是多么渴望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幼儿园老师的关注和疼爱。作为教师,要学会体会到幼儿对爱的需要,要善于利用爱心在教育中的作用。这种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不带有选择性的,广泛的、温暖的爱心。对于喜欢的孩子要有爱心,对于淘气的孩子要有爱心,对于反应迟钝的孩子更要有爱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爱心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受到孩子家庭的影响。如果教师的爱心因人而异,幼小的孩子是敏感的,他们会察觉到,那么他们就会对教师的公信力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和信任。
童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外在形式。幼教教师拥有了爱心,还应该有能让幼儿感受到关切的童心。作为成年人,如何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孩子的期望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一颗童心,这是幼教教师通往每一个孩子心灵世界的桥梁。有的幼教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往往失去了童心,只是疲于应付每天的工作,那么他们是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的,因此也就无法完成教育目标。因为一个失去童心的幼教教师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无法和幼儿很好地沟通和合作。曾经有教师将自己比作孩子的“忘年交”,这个比喻很恰当。成功的幼教教师应能够随时和幼儿打成一片,和他们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说悄悄话,和他们一起快乐、悲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幼教教师拥有童心不是只看她是否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有的教师会强迫自己和孩子打成一片,但是会在内心抱怨:“这有什么好玩的。真没劲!”甚至有的教师还挖苦孩子:“别玩这个了,多白痴啊……”这样的幼教教师肯定不是成功的幼教教师,他们只是知道幼教教师该做什么事情,怎么完成这个职业,但是没有投入感情,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职业的使命感。比如小班的孩子还不太会吃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童心换位思考去鼓励孩子,去和孩子一起学习吃饭。
尊重幼儿之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出发点。将尊重幼儿之心放在最后阐释,只是想强调尊重二字的不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尊严,现在的孩子更加敏感,更加容易体会到尊重和爱心是否真诚。年龄尚小的幼儿更需要尊重,但是生活中幼儿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他们正常的需求被忽略时,内心会产生焦虑和失望,进而反抗别人的照顾。作为幼教教师尊重幼儿体现在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尊重幼儿的特殊需求。比如,小班的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把控小便,经常会出现小便失控的现象。研究证明,每次幼儿小便失控时内心会有些沮丧和失望,此时如果大声训斥只会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这种不尊重的感觉持续时间长的话,有可能会成为幼儿一生的阴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立刻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给予孩子关心和引导,不要直接训斥孩子。当家长接孩子时,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家长孩子尿裤子了。有的老师习惯在家长接孩子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可以,但是如果是涉及孩子缺点的问题,最好避开孩子,并且用委婉的话语点出,不能过于直接,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接受,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总之,与孩子交往处处都要注意,任何一点疏忽可能都会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作为幼教教师,我们应爱护、维护孩子的自尊,用真诚去打动每一个孩子。要做一个成功的幼教工作者,不能仅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心灵引导孩子心灵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带着爱心、童心和真诚去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