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不要轻信他人与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这是一对矛盾。即使是成人,任何新的关系都包含信任和不信任两方面,关键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安全意识与对他人的信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一个典型故事
一天,Angel被爷爷奶奶状告到爸爸妈妈这儿。原来,Angel私自去大院里一个伙伴家玩,在未征得爷爷奶奶同意的情况下,又邀请对方上自己家玩,还将爸爸的手机告诉了她。爷爷奶奶非常紧张地警告Angel:这多危险啊!要是被人拐走了怎么办?以后可不能随便跟人去玩,更不能带人到家里来。这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发生在中国现代城市中的一个典型故事,我们可以称之为“不要相信陌生人”现象。
●“不要相信陌生人”现象
“不要相信陌生人”现象与信任问题关系密切。在现代社会,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毒瘤蚕食着人们彼此的互信感,以至于“不要相信陌生人”越来越成为一条约束年幼儿童的“铁律”。以往农村孩子可以比较自由而没有太多管制地出入于各家各户、田间地头乃至方圆十几里之内。当一个五岁的孩子与同龄的伙伴突然出现在十里外的小镇上,颇令城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但农村幼儿的家庭则视此为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现在情形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一个人贩子凭着几颗糖或一把哨子就可以马上俘虏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农村幼儿的心灵,并让他们像着迷似的跟在陌生人背后走啊走,一直走到远离熟人的视线而成为人贩子的“战利品”。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加上电视等传媒对人际负面关系及儿童伤害事情的报道、渲染,年幼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出于对儿童安全教育的需要,人们老早就创造了诸如《狼和兔子》《农人和蛇》之类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寓教于乐,并旨在教诲孩子:现实生活充满危险与陷阱,不可以随便相信别人。
不要随便相信别人,包括亲人,这已成为某些人的人生信条。一个父亲为了使年幼孩子体会在信任与怀疑他人之间的张力,他先将孩子放在高处,然后自己在低处呼唤孩子往下跳,并做出接他的姿势,当孩子满怀信任地跳下来时,父亲却没有接他,结果孩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以此教育孩子要学会怀疑,不要完全信任哪怕是最亲的亲人。而另一次,父亲故伎重施,达回孩子吸取了上次教训,疑虑重重不肯往下跳,在父亲再三鼓动下,孩子往下跳了,结果父亲热情地接住了孩子,这时,父亲教育孩于要学会信任他人。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我们关心的是:怎样的安全教育可以在加强年幼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又不危害孩子对他人的信任,并建立与他人的信任关系。
●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
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士会,大家知根知底,彼此信任,在这样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陌生人基本上没有太多戒备心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们的社会更大范围地成为生人社会。生人社会增加了个人生活的私密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普遍倾向于保守而不是开放,人们的交往在圈子扩大的同时又在经历实质性交往内容的减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特点是彼此不太了解,这种状态在人们的社会身份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之后尤其如此。生人社会有助于个人获得私人空间与自由,但也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成本与危险性。虽然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危险的,但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会对陌生发生抵触与防范。尤其是,当幼儿尚没有辨别能力的情况下,教育他们保持与陌生人的距离似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的策略,但这是一条有效的教育策略吗?“不要相信陌生人”应该成为指导年幼儿童人际交往的一条“铁律”吗?
●适度开放
事情得一分为二地看。对于前述农村家庭来说,恐怕需要更多地向家长宣传儿童接触陌生人的危险,而对于广大过多强调人际交往危险的城市家庭来说,则需要的是减少家长在此方面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帮助家长树立这样的理念:孩子从小培养对他人的信任与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同样重要。首先,信任是人际火系中的一种安全感,是儿奄人际交往和良好社会性的基础,没有信任感的孩子将可能养成自我封闭的人格或成为社会的叛逆者;而轻信则既可能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危险,也可能阻碍他们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和批判意识。不要轻信他人与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这是一对矛盾。即使是成人,任何新的关系都包含信任和不信任两方面,关键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安全意识与对他人的信任之间维持合适的张力。其次,儿童有社会交往的需要,与各种年龄层的人进行社会交往会给儿童带来许多成长的机会。另外,我们生活在一个生人社会里,经常面对陌生的邻居与社区,进入一些陌生的环境,从事一些陌生的事情。“陌生”意味着机会,一味使儿童对陌生保持畏惧感,对陌生人保持过多的警觉与敌意并不利于儿童探索新知与扩大视野。基于以上原因,与其一味强调“不与陌生人交往”,不如使孩子学会在对陌生人保持适度警觉的情况下,持一种适度开放的心态,凭借其判断力与分析力进行适当的人际交往。事实上,幼儿能根据情境做出判断,他们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比如他们会说:“她是我们幼儿园的”,“我看到她姐姐在我们幼儿园”。
●与同辈交往
当然,适度开放与暂时信任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保持警惕与信任之间的张力得分情况而沦。比如同辈交往,我们可以教他一种同伴交往的“渐进法”:即可以在有大人陪同下与人交往,在熟悉了彼此之后,选择一些值得交往的伙伴深交;家长在指导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与孩子交流“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我为什么要选择他们做好朋友”等话题,帮助儿童明确自己的交友规则,引导孩子交往一些具有性格互补性或品性好、家教好的孩子,防止孩子与有严重问题的孩子如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作过深的交往。
●与陌生成人交往
而在年幼儿童与陌生成人的交往上,由于年幼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力量与势力差距,所以,指导年幼儿童与陌生成人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除非有家长或老师在场,否则,不要与陌生成人作近距离接触。虽然家长与陌生人交往的方式会起到示范的作用,但是,跟孩子讲讲成人与陌生人交往及孩子与陌生人交往的区别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儿童一味模仿成人的交往方式而未能意识到其中的差异与危险。多跟孩子讲点孩子独处时与陌生人交往的对策也是很有必要的,如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听信陌生人所谓父母来接自己的言语,不向陌生人透露家里的情况等。也要教会他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做,如让孩子记住报警电话与父母的电话,通过游戏或故事的方式教会孩子使用手机与电话,告诉他叮以在需要的时候打电话等。
有必要让儿童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其自我保护能力,但是,过度保护和以“陌生”的名义恐吓幼儿只会造成幼儿的胆小畏缩。“有度”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有法”则是幼儿安全教育与保持对他人适度信任的重要途径,二者不可偏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