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8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优化“园本培训”体系,让教师持续发展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23: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园本培训”的途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园本培训”体系,建构开放的、多元的师资培训体系,激发教师的主体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一、更新培训观念,确立培训新思路

  反思以往的培训方式,我们认为存在对教师“使用重于培养,教研培训走过场”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为主的方式,教师主要借助听和看被动地获取有关专业信息,接受的新观念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为此,我们发挥幼儿园教改与保教实践密切结合的优势,提出了“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培训新思路,使三者整合于教育实践,坚持做“有用功”,即:以实际工作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教改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实施“园本培训”,树立“工作就是培训,学习就是成长”的理念,对教师当前的实践工作给予高度的理解、尊重和有力的帮助、支持,满足了教师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园本培训机制

  1.营造全体参与学习培训的集体氛围。

  为了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与建立激励措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是每个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学习提高计划,鼓励大家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同时积极为每位教师创造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讲习班、培训班的机会,还为每位教职员工提供一定自主购书经费,设立“读书园地”等,以提升教职员工的文化品味。

  2.制定制度,注重实效。

  根据园本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与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和修改我园的培训制度,如:考评奖惩制度、拜师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教研制度、科研制度等,提高了规范管理和工作效益,保证了培训计划的顺利执行。

  3.重视投入培训资源。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丰富的信息支持,如: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师备课室,接通了局域网,建立课程资源积件库,创建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配备录音笔、数码相机等;还开辟了阅览室,增添了丰富的图书资料,设立了培训资金项目,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三、开放、多元的培训形式

  我们努力尝试新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让教师们真正体验到培训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1.“教研培训融合式”培训。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培训的根本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如何使之更贴近教师的发展实际,如何支持教师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因此,我们将培训与幼儿园日常开展的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及时进行研讨活动。

  (1)开展评课:将主班教师的活动案例化,评课时根据主班教师在教学业务上的需要提出一个中心的议题,由所有教师进行讨论,用集体的智慧,触发教师的自省与内化。如评课活动中,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像对称这样概念,该不该教,教到什么程度?”

  “创造性游戏的评价问题”

  “当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做的时候,我该怎样做”

  等等,教研组织者通过焦点问题引发争论,让教师真正成为评课的主体,让教师在不断诠释自己的实践行为时,反思自己的策略。这样的评课,淡化了对教师个人的评价,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看、评活动的研究者和受益者。

  (2)开展对“实践”的会诊活动:通过提供一个活动的现场,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进行问题剖析、症结的诊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使自己逐渐走上反思性教学之路。如科学区的诊断活动将教师引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带动教师主动思考科学区的设置和材料提供的问题与策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班级环境及对自己活动指导的思考。

  (3)开展案例式的研讨活动。我们根据选择案例的侧重点的不同,将案例的选择归为“播种新观念”“启迪新思考”“解决真问题”三种类型。如:我们以《一堂美国的阅读课》作为语言教学的案例,从对比、赏析的角度进行了研讨,给教师带来观念上的震动。进而又选择了一篇儿童哲学故事,学习分析故事,设计提问,倡导大家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思考。教师们在自己的反思中谈到:“它不仅是带来了一次教学活动的新的信息,更多的是促进了我们对教育观念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前总认为教给儿童的都是很浅显的,因此自己也不会下功夫深入去挖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会再简单的看待我们要教给儿童的东西。”这些感悟都是发自教师的内心,这对教师今后的工作是很有益的。

  2.“师徒互助式”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同伴互助这一资源,在全园开展“师徒结队互助式培训”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缺失,有针对性的拜师,同时为“师徒制”注入新的元素,提出不仅“徒弟”向“师傅”学习,“师傅”还应该向“徒弟”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开放教室,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隆重的拜师仪式上,师徒从班级管理、家长工作、音乐技能、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签定了协议,在学期中进行有针对性地传帮带活动。目前我园已形成了层级带教制:一是园长、业务园长←→骨干教师;二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是特长教师←→所需教师。

  3.“交流互动式”培训。

  教师工作中的创造力需要外界不断刺激。因此,我们借助区域性课题研究,与姐妹园之间交流与合作,开展互动式研讨,体验别园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与解决方式,学习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去反思、去实践和再创造,这种交流也给老师们创设了不同见解的交流平台,在不同观点的争执中,激起了更多的思考,最后在充分辩论中获得双赢的效果。

  4.“体验感悟式”培训,即“比喻法——在教室里我像什么?”

  我们借鉴美国著名的师资培训专家布洛(Bullough)提出的比喻的方法,让教师想想自己在教室里与幼儿互动时的情形,再用一个名词来比喻,形容自己在教室里像什么?以帮助教师觉察自己在教室里的角色与行为,并从中发现与领悟一些问题。如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像“巫婆”“城堡老大”,有无边法力;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像一本书、喇叭花一样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有的认为自己像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共同游戏,共同活动;有的认为自己像救火车,不断处理矛盾与纠纷;还有的认为自己像照相机、镜子、包裹、叮当猫……比喻的方法促使老师们分析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原本在不知觉中,其内在与外在的师幼互动方式,分析了自己现有角色行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思考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促使自己的进步。

  老师写道:“园本教研越来越有趣了,不再是枯燥的读资料、记笔记。用这样的方式来刺激老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实在是比较高明……”“在教室里,我像什么?刚一接触这个题目,我感到十分奇怪……可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个题目提得挺有意思,虽然我们是以教师的身份站在教室里……”等等。这种培训方式克服了抽象的说教,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对已有经验的反思,深为老师喜爱与欢迎。

  随着教改的推进,还会赋予我们园本培训更新的使命与内涵,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培训方法,建立有效机制,使园本培训真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