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高度成熟的标志,其形成受到教师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在幼儿园管理中,适当的引导和积极的帮助对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趋同”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风格;“趋同”现象
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是指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独特而又稳定的教育行为表现,是幼儿教师教育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1]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第一,长期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师教育风格的源泉和载体。第二,教育风格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第三,教育风格归根结底是一系列教育行为表现。第四,从教育艺术与教育风格的关系来看,教育风格的形成就是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后所达到的境界或者说最终的产物。
一、幼儿教师教育风格的影响因素
教育风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二是教师所处环境的因素。
其中,教师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所认同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的个性特点。比如,如果一位幼儿教师认为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应当主要考虑幼儿言语的特点,尽量使用短句子,语速要慢,语气要夸张且带有童趣,那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她就会按照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做,和幼儿的言语交流与平时和成人讲话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另外,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能力上,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擅长乐器演奏;在气质上,有的属于粘液质、抑郁质,比较文静,有的属于多血质、胆汁质,比较活泼;在性格上,有的办事有条不紊,极有耐心,有的则办事急躁,大刀阔斧,等等。这些个性特点会影响到教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情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对待。
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幼儿的特点,教育内容的特点以及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会有所不同,幼儿个体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这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启蒙性的特点,其中,各类教育内容的性质也不尽相同,这会影响到幼儿教师这一群体整体教育风格的形成。就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有些硬件较好的幼儿园每班有电视机、DVD、钢琴、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有些硬件较差的幼儿园只有一台录音机。除了硬件之外,还有软件因素,如幼儿园所招收幼儿的家长的素质结构、幼儿园周围的文化氛围等。这些客观条件也会对幼儿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教育风格的主要类型
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这就构成了具体的风格类型。除了下面所列举的风格类型外,还可以作其他类型划分,比如有人将幼儿教师的教育风格分为“妈妈型”和“姐姐型”,也就是精心照顾型与平等相处型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风格类型都是最为典型的类型,而实际生活中,幼儿教师往往形成了综合多种典型类型的教育风格。对不同教师来说,教育风格的侧重点不同,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教师会从容自若地表现出教育风格的不同侧面,这是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应努力达到的目标之一。
(一)理智型与情感型
理智型幼儿教师喜欢给幼儿讲道理,在教育活动中,这样的教师总是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比较擅长情理分析。情感型幼儿教师喜欢通过情感体验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这样的教师常常会表露自己的情绪情感,以此来感染幼儿,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情感陶冶。他们大多情感丰富,情绪的感染力强。
(二)言语型与动作型
言语型幼儿教师强调言语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喜欢灵活地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的细微变化来传达极为丰富、微妙的信息。他们大多擅长言语表达,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强。动作型幼儿教师强调动作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喜欢自如地运用略显夸张且充满童趣的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他们一般擅长造型艺术,如舞蹈、体操等,身体语言的表现力较强。
(三)活泼型与文静型
活泼型幼儿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常常包含着轻快的节奏、活跃的气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教师一般性格外向,充满朝气,生活乐观。文静型幼儿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则体现出舒缓的节奏和祥和的气氛。在活动中,幼儿常常流露出专注的神情。这样的教师一般性格内向,沉着冷静,教风稳健。[1]
三、幼儿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
前文已经提到,教育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们不可以说每位幼儿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因为,根据教育风格的定义,只有当一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独特、稳定的教育行为表现,我们才能判断其形成了相应的教育风格。有些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很少表现出个性化的方面,一味地模仿别人,别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这是缺乏独特性的表现。还有的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极容易发生改变,由于尚未树立牢固的教育观念,她就无法灵活地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教育活动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是缺乏稳定性的表现。以上情况,我们都不能说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育风格。
教育风格是幼儿教师将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融会贯通的产物,它是一个教师在专业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风格的形成与教师个人的努力固然密切相关,但是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园领导的适当引导和积极帮助也十分关键。园领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教师的教育风格:
首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将教育活动视为教师形成教育风格和展现教育风格的舞台,及时肯定教师独特、有益的处理方式,确保教师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进行适当表露而不被压抑;园领导和广大幼儿教师都要明白,教育风格多样才合乎正常的逻辑。
其次,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组织教研组观摩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学习讨论,树立身边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积极带动广大教师探索教育风格。
最后,分阶段进行教育风格的培养。
在教育风格形成的初期,园领导要引导教师反思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激发起他们心中模仿别人、接受指导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帮助教师分析其个性和特长,对个人的专业发展进行设计。
在教育风格形成的中期,园领导要鼓励教师勇敢地突破“旧我”的束缚;组织教师广泛学习先进经验,打开视野,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并适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风格形成的后期,园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总结自己的教育风格,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教育风格,并对教师的探索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四、对教育活动中“趋同”现象的分析
在观摩幼儿园展示活动、观看评奖活动时,许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同教师在组织不同教育活动时却表现出惊人的雷同。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暂且称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趋同”现象,“趋同”一词可以形象地刻画出部分幼儿教师争先恐后地模仿别人,以至造成“大同小异”局面的心理和行为。
反思“趋同”现象,我们认为其背后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幼儿园管理者的误导,将某一位或者某几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作为“模版”,号召广大教师认真地模仿学习,在“拷贝”出相同或相似的教育活动后便认为该教师已经达到了优秀的水平,学习先进经验已经富有成效了。其次,幼儿教师自身走入了误区,认为模仿是进步的最快捷、最省力的办法,于是,将已经得到肯定的教育活动作为永远的“榜样”,认为好的东西总来自外界,自己只要及时模仿学习就是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归根结底,“趋同”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目光短浅的急功近利心理、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缺乏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于目光短浅,个别幼儿园领导和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模仿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个人教育风格的形成和完善仅仅依靠模仿是绝不可能实现的。由于求功利心切,在公开展示活动和评奖活动中,有的教师惟妙惟肖地模仿成功案例,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评奖活动的欺骗,对幼儿的玩弄,这样的教育活动只是教师的一次表演而已,已经完全偏离了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本义。由于一些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缺乏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只能永远跟着外面的好的经验跑,无法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自然,这不利于幼儿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成长。总之,一味模仿的后果只能是永远处于专业上不成熟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将难以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因此,一方面,在幼儿园管理活动中,园领导必须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模仿的价值,不能将之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要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正确对待“模仿”,要认识到模仿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来说,是进步的比较快捷的方法,但是在模仿过程中,重要的是抓住优秀教育活动的实质,不能只顾表面形式;另外,还要认识到模仿的目的在于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达到专业发展的成熟状态,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模仿得好绝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教师专业成长的合理结果应当是“百花齐放”而绝非“大同小异”。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关于建立教学风格论的若干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