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自从新的《纲要》实行以来,我们对教师角色定位开始有了理念上的改变。在对新型教师角色进行实践尝试过程中,困惑、疑点也接蹱而来。平时的随堂课中我们发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附注实践时常常会出现偏差,角色行为“轻重”度失衡,在行为把握上会出现许多“症结”。更有很多老师可以将角色理念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实践中偏偏会身不由己。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着运用角色模拟情境练习的教研方式进行实践尝试。
一、构建角色情境教研活动。
我园努力想在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机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教研活动体现实效与活力,实现促进师幼共同发展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学习任务,并使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我们的角色情境教研就是意在创设一种较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教师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幼儿,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使培训环境与培训内容尽量贴近幼儿教师的幼儿园教学实际,并且有与实际情境相近的复杂度,从而使幼儿教师体验真实的幼儿学习活动,获得与幼儿学习活动相关的经验。角色情景教研给教师营造宽松氛围降低了紧张度,弥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满足教师反复实践与思考、验证的空间,积累如临场调整教学计划机智生成教育策略、及时回应幼儿的各种问题、有效的家园互动交流等教育行为。并且拓展教师的情感之维——站在幼儿立场理解幼儿,站在家长的立场理解家长。
(一)亲历角色互动的教研情境,倡导体验感悟。
教师是园本研究主体,在进行教学研究中,幼儿在学习中自主性是否得到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弘扬,也要求我们对自己角色行为的再认识。
1、教研前的关键——增强问题意识。
教研组活动应成为教师们反思、交流、争论的实践课堂,为教师促进教育实践智慧形成与提高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样,开展教研活动首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的方向,也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是要研究什么?要发展教师哪些行为能力?要围绕什么问题来设计活动?等问题。这就需要园本研究负责人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师工作中的行为策略与实际困难。结合听课、评课,与教师经常展开对话,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的所思所疑所虑。激发教师以积极思维、互动方式感知发现实践工作中的行为问题,引导教师经常反思帮助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2、教研活动的关键——亲历体验。
角色情境教研是在教研负责人与教师共同交流中生成的,并且在一起学习研究中生发出多种形式的角色互动方式。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工作中抽取典型、有价值的日常现实情境进行演练,教师可以实地融入幼儿生活活动中,切身感受体验,也可以事后模拟情境。多位教师一课(事)多研,共同探寻最佳行为策略,有针对性选择角色展开配合,形式可以灵活安排。由全部教师扮演角色的情境实验,这样有利于教师很好再现“当时情境”,有足够时间反复探讨,同样可以避免幼儿干扰或模仿“不良”行为,而后可以是真实情境加以验证;或采取部分教师扮演角色融入,有利于教师以幼儿、家长或其它角色对象的视角去体验感受,而且也增强了真实性,利于教师的理性分析调整教学工作行为。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尝试,我将目前体验角色对象定为幼儿、教师、家长的角色行为的研讨。
(1)教师、幼儿角色情境教研
教师、幼儿角色情境教研活动内容可以是课程教育、游戏组织、日常生活的某种一片段或活动过程的行为研究,从而使教师亲历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提升角色行为能力。
例: 中班活动《安全标志》
有两位教师执教,一位是教学骨干,另一位是新教师,其余教师扮“幼儿”。教师们真实角色体验,比日常评课来得更深入、细致。前位教师思路清晰引导到位,幼儿易于领会,但对幼儿的反馈过于程式化,表扬方式浮于表面不能深入人心,后者传达信息过多太繁难以应对,没有提供思索空间,但操作环节考虑周全,幼儿操作效果好,只可惜对幼儿的行为状况没有对应响应与策略,这同样是两位老师共同的“症结”。
教师充当“幼儿”角色情境感受反馈:
韩:“老师对我的答非所问,敷衍了事。”
沈:“我一直举手,老师总是来不及请我,接着我也就懒得举手,思考问题也没有起先积极了。”
戴:“老师没有给我们思考余地的情况下,匆匆请我进行上台操作演示,让我很慌乱。”
虞:“操作环节,我说我不会,老师没有得当教育行为。”……
这一切“问题”的出现,有的是教师现实中其幼儿特征行为“再现”,也有的是真实情境显现,都引发大家激烈的争论与探讨。比如就针对“我不会,我不愿意画!”行为状况老师们进行前因后果分析并献计献策提供“步步引领、鼓励信心”与好言相劝技巧,“同伴协助、榜样激励”、“模仿、降低要求、量力而行”……当各自的行为计策受到质疑时,老师们个个除了申辩外也懂得了接纳好的行为指导。当幼儿在尝试活动过程中徘徊不前时,教师应分析幼儿的表现缘由,用心了解他的需求,对他技能上的不足用委婉的方法提示,并用真心态度给于支持和赞赏,使他既对活动萌生兴趣,又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改进方法技能。
(2)教师、家长角色情境教研
教师、家长角色情境研讨内容可以是事故调解、咨询解惑、家园配合活动等几个方面,使教师学会体会家长心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并获得与不同类型家长交往的技巧。如大班老师描述了一位私心很重、性格固执的家长,她孩子的座位始终要紧靠老师,睡位置当然不靠门不靠墙不靠空调,她家孩子不能让别人“侵犯”,冒犯了他人总是对他人不对在“自我中心”标准下,她不顺心便与老师软硬皆施,这也属于各班“普及型”家长。于是,老师纷纷来扮演“普及型”家长,将“刁语”“刁招”抛给其他教师应对。在教师们踊跃参与“冲突再现”时,出现了有效、无效两种回应“结局”,当中呈现“柔克刚型”、“理性分析型”、“沉默触动突击出招型”等不同沟通举措的教师,最后大家总结行为准则是:努力达成家长、幼儿、教师互相全面较深刻的了解,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让家长与教师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多样化,使各自成长学习通道丰富多彩(“经验交流会”、“辩论会”“亲子郊游、联欢、运动”、“开放日”等)。大家在情境演习中,归纳出许多对策,并在应对中克服与家长交流的畏难心理,增强应对信心,尤其是新老教师观念行为的“冲突”中,互相得到学习,分享了经验,提高了与家长交往的实际工作能力。
(3)幼儿、家长情境活动
实践证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老师,老师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引导幼儿、家长。我园的幼儿与家长也正热衷于玩角色互换游戏,父子、母女、爷孙等互换角色,有的还规定一月、一周中某天某时断特定为角色互换游戏时间。通过活动,家长、幼儿感想较多,有的家长在角色互换中学会了赏识、赞扬孩子;有的在活动中和孩子共同锻炼了做事的专注力与毅力,培养了读书、听音乐等良好业余兴趣;有的学会了沟通、宽容、耐挫……纷纷以育儿心得文章向大家交流各自的心得。孩子们欣喜不已,终于可以翻身当大人,大人们也增添了几分童趣童心,在“做家务,照顾家人”游戏中孩子们慢慢领悟到当大人的“苦”与“累”,而且从爸爸、妈妈扮的“不刷牙、不礼貌……”“我”的身上看到自己种种“劣行”羞愧不已,孩子们的坏习惯也在自然领悟,轻松状态下得以改正,同样长辈们也在孩子模仿日常的“教育随性行为”中更清晰、理智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增进了情感,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学习的家庭氛围。
我们的教研过程经历四个循序渐进,从实践到理念再到实践的步骤,使教师能够准确领悟幼儿及其他教育配合者的行为,站在他人角度体验感受。在角色情境教研不断深入,教师互相及时反省与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增强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实践加以内化提升。
作者:温五幼 林艳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