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戏、享受、欢愉——浅谈角色游戏指导

[复制链接]

4501

主题

4587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606
学前币
2206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3:5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张梅

  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也是本体性游戏的鲜特点。作为本体性游戏之一的角色游戏崇尚的也是幼儿自由的意志、愉悦的情绪。那么,对于角色游戏,教师还要不要指导?如何指导呢?个人认为要真正体现游戏的价值,还需要教师的指导。而基于对幼儿游戏权的尊重,且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的指导应顺应幼儿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应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教师的指导应具备隐蔽性、有策略性、具科学性的特点,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一、以尊重为基点,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意愿

  游戏是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只有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发的、对幼儿产生具有较大教育影响价值的游戏。以往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也注重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准备游戏材料,但在游戏中教师经常让幼儿玩规定的主题内容、游戏材料,游戏中教师包得多、干扰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只是一个“操作工”,教师则扮演了游戏过程“主宰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压抑了,教师与幼儿双边的活动过程变成了以教师的单边活动为主的过程,这种听从教师的安排,玩教师希望玩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能算作游戏,只有出自幼儿自己内在兴趣需要、出自幼儿自己的意愿,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

  对于现代幼儿来说,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喜欢玩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游戏。教师应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多用语言鼓励、启发:“你们可以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还想玩什么游戏?”“玩什么使你最开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支持态度。对于幼儿提出的新主题、新内容,教师要积极地加以鼓励,并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所有的材料准备,而是注重师生共同来创设游戏环境、准备材料。当新的游戏主题、游戏内容产生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一起来想想新游戏的开展需要哪些材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材料?需要进行哪些制作?怎么制作会更快更形象?可以使用哪些现成的物体进行替代?……然后与游戏一起想法设法地来收集、制作所需的游戏材料。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游戏环境中设置与幼儿共同收集东西的“百宝箱”,提供纸张、各类积木、剪刀、废旧纸盒等工具及半成品游戏材料,引发幼儿进行更多的想象、创造,更多的探索。如:一位幼儿在自己家中常常玩电脑中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他提议娃娃家里应该有台电脑,教师为其提供了一个废旧的电脑键盘后,他想了想,高兴地从“百宝箱”中取来一个方形的纸盒,想将它立于电脑键盘后当电脑屏幕,但是由于纸盒有些变形,立不住,他到“百宝箱”中搜寻了一会儿,取出一块圆柱形积木顶住盒子背面,一台完整的“电脑”产生了,他高兴地邀来几位同伴炫耀着自己的成果,还兴致勃勃地与同伴一起玩着“电脑”里的恐龙游戏;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幼儿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游泳,教室里有孩子带来的游泳圈。在游戏中,孩子们自己提议,一家人周末,想带“娃娃”到游泳池学习游泳,经过进一步的引导、讨论,孩子们想到了可以用班上的泡沫垫拼出一块地方,再从“百宝箱”中寻来纸皮进行装订、围拢,新建好的“游泳池”战现在孩子面前,大家都兴奋不已,一个新的游戏主题也随之产生了。在讨论中,我们设立了“游泳池收费处”、“游泳池管理处”、“游泳圈出租处”等,幼儿自己还从“百宝箱”中找来各种瓶瓶罐罐、纸杯、海绵、纸箱等,利用这些材料开了一间“小卖部”,给前来游泳的人们提供点心。可见,一个看来并不大的“百宝箱”所发挥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在游戏中,我们还应尽量让幼儿自己来创设游戏场地。如:教师投放活动式主题标志牌,幼儿自选主题、自选场地、自选材料、自选标记,上次是“娃娃家”,今天办起了“医院”,原来是“麦当劳”,现在成了“火锅城”,幼儿随心所欲,自由变通。这种宽松自如、充分满足幼儿意愿的
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精神,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更强了。

  二、以观察为前提,顺应幼儿的游戏兴趣、需要

  观察是角色游戏指导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在后”是以“观察幼儿在前”为基础与条件的。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了解幼儿想玩什么,在游戏中缺少什么材料,需要哪些帮助等。通过观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例如,借助观察,教师了解到理发店的主题虽然引起了幼儿的广泛兴趣,但幼儿普遍缺乏对理发用具的具体用途及理发步骤等方面的了解,游戏只停留于对那些游戏材料的随意摆弄。又如,幼儿满足与做警察抓坏人的游戏,而在游戏中东窜西跑,大声喊叫。再比如,游戏中幼儿因螃蟹而起了争执,一个孩子说:“螃蟹有八只脚,两个大钳子,其余的是小脚。”而另一个孩子却说:“螃蟹有十只脚,除了前面两只大钳子外,还有八只脚。”……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总能引起他们不断探索的欲望,而知识经验的缺乏往往成了游戏情节发展的绊脚石,此时就需要教师成为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的提供者。

  提供幼儿生活经验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进行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请从事特定职业的家长(警察、医生、理发师等)为幼儿介绍、演示自己的工作;请家长们利用双休日多带幼儿接触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多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周边的生活。而参观、收看电视、阅读图书、观看图片资料等也都为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全方位的渠道。我们还可以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素材。如:在游戏中,我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汽车、汽车司机及警察发生了兴趣以后,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活动。有参观活动《马路上的车》《加油站》:认知活动《他们需要什么车》;儿歌《过马路》、《警察叔叔本领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需要得到了初步的满足,游戏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依据,教育活动促进游戏的发展。有许多幼儿不满足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让爸爸妈妈带他们到书店及商场购买有关彩图、书籍、各种汽车模型、玩具。一位幼儿的妈妈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她还为我们收集有关加油站里各种设施的书籍,图片供班上幼儿观看、认识。正由于这些活动及时而有意义地开展,以至于在游戏中常常会产生“某某地方着火,消防员开着车前去救护”、“某娃娃家有小偷,大家连忙打电话给110,警察开着110联动车前来调查、破案”、“警察站在马路边上指挥交通,检查驾驶执照、抓违规车辆”等游戏情节。

  三、以发展为动力。营造幼儿自主探索的氛围

  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享受已知、表现已知、升华已知的过程,游戏是幼儿成功、满足的快乐或失败情绪的体验。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不仅能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

  在自发交流的活动中,一改以往教师坐前面,幼儿面对教师汇报游戏内容的讲评形式,采用幼儿与教师一起围圆圈谈话的方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大家在游戏中的多种感受。游戏内容的丰富为幼儿提供了充实的讲述素材,幼儿讲述的积极性特别高,围坐大圆圈还不能满足每个幼儿争相发表见解的愿望,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一个大圆圈变成了两个小圆圈,由两位带班教师一人参与一个圈的谈话分享活动。有时,幼儿三三两两讲述个人的游戏感受;有时,则以主题为单位,讲述自己主题游戏内容中的新鲜、高兴或烦恼的事。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

  教师在谈话分享活动中应更多地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有时教师也可作为谈话活动的一员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这是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以平等游戏伙伴的身份发表意见,其目的在于引起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探索。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的影响因素,善于灵活运用设疑、讨论等影响方法,让幼儿有机会影响他人,从而体验游戏的成功,萌发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最初的“医院”主题,我们总是看到“医生”、“护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用打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孩子们不时地会拿起桌上的操作材料无意识地摆弄着;药品及医疗器具混乱地堆放在桌上;前来看病的人都围在“医生”身边造成拥挤……。谈话时,教师提出了疑问:“医生只会给病人打针吗?”“人们去看病的时候应该先办些什么手续?”“病人看病后应该在哪里取药?”“看病的人太多,挤在一块儿怎么办?”于是,大家围绕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医生会给病人量血压、听诊、检查身体、会给病人开刀动手术、会帮助妈妈生宝宝……;人们看病时应该先排队挂号;人多时也不能拥挤,应该排队一个一个按号看病,还可以坐在边上的椅子上等一等;看病与取药不在同一个地方,医院里还有专门的取药处……。有了这样的讨论之后,“医院”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分别设有“挂号处”、“门诊部”、“住院处”、“取药处”等,“医生”也不再一味地只是给病人打针,他们会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病人”也能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待,这样的“医院”终于得到了孩子们的共同认可。幼儿与教师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平等、融洽的游戏学习者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过去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的做法,突出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游戏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游戏在于享乐,但享乐却又是具有潜在发展价值的。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上、精神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知识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进而为发展提供了最充足、最富动力性的准备。同时,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发展,幼儿在积极活动,旧经验在不断重复、更新,新经验在不断产生。我们注意到,这一切生机勃勃的主动性都是在最大程度的享受、体验自由后所带来的。幼儿在游戏中享受的程度越高,对自由的体验越强烈、越丰富,由游戏所带来的主体性的收益也就越大。而教师者往往试图通过角色游戏这样一种为幼儿所孜孜以求的活动来达到某种教育目的,从而忽略了享乐功能,教育者施加了过多的成人意图,教育功能多了,幼儿的乐趣就少了。角色游戏应尽可能突出享乐功能,让幼儿在自主自由、尽情尽兴的玩耍中使主体性充分发挥,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自主游戏带来的欢愉。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