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2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主管理与混龄班——对混龄班班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复制链接]

4501

主题

4587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606
学前币
2206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2: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郭琪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以混龄班幼儿为对象,借鉴蒙氏的儿童成长法则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主要通过环境的支持;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我管理;自己学会管理周围的环境、人、事、物,即主动为班级和他人服务;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即自主管理;探索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自主管理。

  关键词:自主管理、混龄班、班级管理

  前 言:混龄班即是打破传统龄编班的方式,将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同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生活,让他们相互学习、模仿,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就我园来言: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家长生活水平的普遍较高。大部分幼儿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即幼儿、爸爸妈妈和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一起住),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关爱越来越多,幼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爱的怀抱中倍受呵护与关注。大多数独生子女都很聪明可爱,接受能力强,信息量也较大。然而,很多幼儿在享受这些关爱时,却越来越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关心爱护他人,缺乏自信心、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独立性、自主性较差等问题。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混龄班可以补偿独生子女在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通过充分的同龄、异龄互动完善的个人发展。混龄班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象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员,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遵循着教育的自然法则,共同来经营这个“家”。

  但如何才能经营好这个“家”呢?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将自己的研究题目锁定在混龄班的班级管理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反思传统的班级管理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针对当前教师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仅仅把班级管理内容理解为“如何管好孩子”,大部分都由老师自主安排管理,幼儿缺乏自主性。管理过程中重说教强制管理,而忽视让幼儿去体验习得,幼儿被动接受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管理等等存在的问题。如何幼儿从被动的教师管理(他律行为)转化为幼儿发自内心的自我管理,提高到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呢?

  因此,我以混龄班(大班与小班混龄的棒棒班)幼儿为对象,借鉴蒙氏的儿童成长法则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探索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在带班的过程中,有许多管理幼儿的细节让我感悟颇深。

  实 例:

  1.接力赛:

  接力赛是班上孩子最喜欢的体育游戏之一。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又向我提出玩接力赛的游戏。我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又是接力赛呢?随后,我仔细地观察他们究竟是怎么玩的?只见他们在一起商量说:“我们男孩组和你们女孩组比赛,好吗?”“可是不够人呀?(每组)才4个人。”“请弟弟妹妹也来参加吧?”于是,这8个孩子就分别去说服自己的弟弟妹妹。好不容易人凑齐了,一看?“不行不行,我们女生人太多了!这样不公平!”“那哥哥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你们姐姐带着的弟弟妹妹一起比赛,就是变成哥哥组和姐姐组比赛。”大家同意了!

  A哥哥自告奋勇当裁判。一声令下,“加油、加油”声此起彼伏,大家都被吸引来了。第一场下来,谁赢了?没人看清。于是愤愤不平的8名“选手”都向A哥哥告状了。A哥哥一下子没了主意,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走过去问:“你们怎么了?”A哥哥说:“我们在进行接力比赛,我是裁判。可是刚才太乱了,不知道谁赢了。”看到他们对此这么感兴趣,我就用支持的口吻对大家说:“好,那么你们想想为什么刚才比赛时会发生这样的混乱呢?你们可以商量商量一起制定规则”“好,刚才比赛完的选手又跑到跑道上看不清。”A哥哥:“对了,我看到刚才B妹妹跑完后就坐在旁边的台阶上。那我们跑完的选手就学B那样跑完就到旁边休息。”……只见孩子们个个神气地排在队伍中,跑完的孩子就坐在两边的台阶上帮忙加油!这时,有个孩子不听裁判指挥跑完后又在跑道上乱逛,马上受到了裁判和大家的批评,他们自觉维护着游戏规则。玩得无比的开心,没有出现乱糟糟的失控场面;只听到呐喊声、欢笑声,没有了投诉声。

  2.做早操

  一次做早操走队形时,我在前面喊:“对整齐!弟弟妹妹一个跟着一个走。” 孩子们仍然走成了“S”型。于是我说:“C妹妹站得多好啊,还和前面的小哥哥对齐了。真棒!老师请她来带队。”只见C妹妹开心地跑上来,认真地喊:“对齐!弟弟妹妹一个跟着一个走。”奇怪,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了,大家都精神饱满地走成了“一”字型,一个跟着一个走得真好。

  3.看图书

  阅读区里投放了许多好看的图书,分别放在书架上。但由于图书容易弄破,书架容易弄乱,所以在自选活动前我特别示范了怎么拿书、看书、收书。午饭后的孩子们兴奋地进行自选活动。这时,“小淘气”E弟弟飞快的跑到阅读区,抓起一本迷宫的书,粗鲁的撤开,开心的玩着。D哥哥看见了,疾步走过去大喊一声:“你在干什么?不是那样看书的。”于是E弟弟害怕地看了看哥哥,很不情愿地把书放了回去。D哥哥摇摇头说:“你看图书都皱了。要这样一页一页翻书,不是用撤的,知道了吗?”D哥哥边说边做,和E弟弟一起看起书来。

  分 析:
  1.在“接力赛”这个实例中,孩子们自己召集人员、自己组织游戏过程、自己制定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的主体性和独立决策能力明显表现了出来。幼儿游戏的意愿与行为是完全符合孩子的发展需要的,所以我没有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比赛”,相反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并留有余地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实现了自主管理。
  2.“做早操”这个细节中让我瞬间明白了蒙台梭利曾说的:“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此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C妹妹的鼓励不仅使C妹妹获得了自信,同时也刺激了其他幼儿。使幼儿感到十分新鲜与自豪,同时产生一种渴望:希望自己也能像妹妹一样当名“小老师”。
  3.“看图书”这个实例中,充分地说明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混龄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在仔细观察和倾心聆听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所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4.哥哥姐姐虽然不会特意地教弟弟妹妹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纠正弟弟妹妹的行为(如:“你先放这个肯定会倒的,太重了”,……),在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哥哥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弟弟解释或表现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异龄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每个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其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空间,这也就更有利于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思考与体会:

  在一日生活中难免有司空见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发生。我们常常有困惑怎样让孩子既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又维护了集体的规则?记得在《陈鹤琴教育文集》一书中曾提到:“陈鹤琴先生通过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他认为对幼儿的管理一定要建立在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之上,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做儿童的朋友。在对幼儿的管理上,陈鹤琴先生还特别重视发挥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因此,在混龄班的班级管理上我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管理。但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自主管理?要解决如何培养幼儿进行自主管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自主管理?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与方向。自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进行管理。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的《论班主任的角色与权威》一文中提到:“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自主管理就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自我管理就是指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就是现代的班级管理。”但在幼儿园又有所不同。我通过多种途径的观察、分析与总结发现:在生活中幼儿的自主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我管理;二是自己学会管理周围的环境、人、事、物,即主动为班级和他人服务;三是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即自主管理。然而,这三个阶段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环境。所以,在混龄班的班级管理上,我是这么做的——

  一、环境的支持,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前提

  新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正如,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强调的环境育人的三角关系原则所提到的:幼儿是教室的主体;教师创设环境;环境影响幼儿;幼儿在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是教师再次创造环境的依据。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充分运用环境的暗示作用,以刺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然而环境中的暗示作用并非是以教师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儿童身上为基础,而是以幼儿内在发展目标为基础。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也需要环境的支持。此时的环境不仅属于一个空间的材料层次,还包括了教师的角色等。所以环境的支持应是:

  (一)支持、鼓励的环境: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独立的心理氛围,教师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支持、鼓励幼儿的学习现象,激励幼儿的行为。

  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早期教学法》一书中曾提到:“教学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蒙氏老师的角色除了是环境的预备者外,在幼儿活动中扮演的是观察者、示范者、协助者的角色。”而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两者的精神是一致。因此,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

  (二)操作、体验的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皮亚杰的幼儿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身在与丰富的环境进行充分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所以,在活动室里我以区域的形式,摆放了许多开放式的矮柜。有的柜子靠墙摆,有的成“同”字形将教室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用矮柜进行分隔,促使幼儿放慢脚步,避免发生冲撞、磕碰等现象。

  此外,为了养成幼儿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摆放活动材料的柜子边缘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小图案。活动结束时,不需教师过多的提醒,幼儿也会将材料对应放回它的家。同时还在教室里设计了许多标志,如:地面的弧形线,规范了幼儿集中活动的地点;饮水机前的一对对小脚印提醒孩子要排队、不拥挤……通过隐性的环境提醒着幼儿进行自我管理。

  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中提到:“孩子和他们所照管的动植物之间会产生一种神秘的一致性,从而诱导他们在无需教师干涉下完成限定的行为,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管理意识。”因此我尝试通过照管自己的小盆栽,创设富有科学寓意的自然角材料,如“看谁喝得多”——不同绳子的吸水性不同;“变色的叶子”——植物吸水等,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管理的意识。同时盆栽与自然角材料又装点了活动室,使之更温馨、更有生机。

  正是有了这些环境的支持,使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既尊重幼儿的个体感觉与发展,又为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提供了前提。

  二、从我做起,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基础

  从我做起,如何在混龄班中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呢?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异龄之间的互动显得格外明显,通过“大带小”的生活照料,对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补偿极其有利。但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在混龄班中要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大带小”的生活照料,不能被包办代替所取代。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指导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孩子们都在音乐声中从午睡中醒来,起床了。哥哥姐姐们飞快地穿上自己的衣服。“咦?怎么不见了?怎么不见了?”哦,原来是凯翔弟弟的套头毛衣找不着袖子了。怎么办呀?凯翔弟弟坐在床上发愁。这时旁边的中清哥哥发现了,他走到弟弟面前说:“翔翔,你看哥哥便一个魔术。你可要认真看哦!1、2、3……变”(中清哥哥将他自己的套头毛衣翻到反面,然毛衣的两个袖子藏在毛衣里。)凯翔弟弟一看这下可乐了!“哥哥变魔术把毛衣也变成我(毛衣)的样子了。呵呵” 中清哥哥着下可神气了:“哥哥厉害吧!翔翔想不想把毛衣袖子再变出来?好,你也拿起你的毛衣和我一起来变吧” 中清哥哥和翔翔一起把毛衣的袖子又翻了出来。……教师始终在旁边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变魔术”后,教师在区域中提供了一些小朋友们的小衣服,有套头的毛衣,有开襟的外套,还有需要扣扣子的衣服。教师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指导幼儿如何正确有序地穿脱衣服、折叠衣服;如何随时检查鞋带并学习系好系牢固的方法……

  这些许多需要教师护理照管的生活小节,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的训练,会使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幼儿自主管理的信心。

  三、照顾环境,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过渡环节

  “从我做起的自我管理”——这仅仅是自主管理的起步,接下来还要看幼儿是否能为集体服务。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必须使儿童做他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自己和环境。

  1.巧设情景,寻找契机。

  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形成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即兴趣,调整预备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促进幼儿成长。

  例如:创设情景“玩具哭了”: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坐在圈上,这时传来了哭声。是谁在哭呀?原来是一个脏的玩具在哭。“玩具为什么哭?”幼儿想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找不到家了!”有的说“生病了!”有的说“太脏了!”……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他。鼓励幼儿争当“自主管理员”,进行对环境的自主管理意识。

  2.轮流值日,增加机会。

  过去的值日生都是只让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轮流。但经过观察,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幼儿更好,而弱的幼儿赶不上,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轮流值日制,每天4位值日生,两位哥哥姐姐两位弟弟妹妹。幼儿表现出十分积极与兴奋,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

  如:当值日时,值日生协助生活老师。能力强的哥哥姐姐们帮助擦桌子、搬椅子,而能力较弱的弟弟妹妹可以帮忙分毛巾、分“小船”(装毛巾的小筐)等,这样每个幼儿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幼儿在值日中学会为班级、他人服务。实践证明:在值日中幼儿不仅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四、参与管理,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重要表现

  幼儿是班级中的小主人,小主人有权对自己的班级集体提出意见或建议。任何班级常规只有幼儿真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时,他们才会去自觉遵守。于是,在班级常规的制定上、游戏规则的制定上,笔者都积极地让幼儿参与,与幼儿共同协商制定。

  如:“自主管理”区域的选择:幼儿每天上午到园后都会对环境进行自主管理意识。但怎么划分自己管理的区域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晨间谈话中被提出,幼儿一起来讨论、协商。有的说:“按区域划分。”有的说:“按矮柜划分。”还有的说:“按玩具划分”。有了这些提议后,那就是表决了。怎么表决呢?有的说:“石头、剪子、布”有的说:“举手投票”……最终大家以投票的方式选除了“按区域划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支持、鼓励幼儿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培养了幼儿自主管理意识能力。

  又如:“区域活动时,没有地毯了怎么办?”“结构游戏中有人搞破坏怎么办?” “打破花盆了”“喝水洒倒了”……把问题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明白事理,不断认清是非,并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和校正自身行为。幼儿在讨论中了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在一些个别冲突的小事情上,幼儿也尝试着先自己用规则去分析并试图合理解决。经过引导,幼儿分析解决自身及同伴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了。当类似事情发生时,班上幼儿人人都想参与管理。

  总之,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真正认识到了我们班歌里所唱的:“我爱我的家,充满爱的棒棒班,爱是不吵架,常常一起玩耍……”幼儿获得了被尊重,被保护,被需要的成就感,则更深感受自我在班级中的价值,增强集体意识,幼儿自主管理意识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相信幼儿,尝试着解放幼儿,我们坚信,在“自主教育”的天空中,雏鹰的翅膀必将砺练得更加坚强!

参考文献:
[1]余妍霞、马家安,论班主任的角色与权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1985
[3]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2003
[4]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早期教学法[M].中国发展出版,2003
[5]玛利亚·蒙台梭利. 有吸收力的心灵[M].中国发展出版,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刘霞. 幼儿园班规漫谈[J] 学前教育研究,2005(9)
[8]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特征及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9]赵福庆等,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建构[M]山东教育出版,2004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