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在研究中寻找失落的教学——对“在教学中研究”的审视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3: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尴尬的现状——是谁割裂了教与研  

  【我的一节教研课】我要上教研课了!一个星期之前,我就开始想着:上什么既能显示我的教学水平,又具有研究的价值呢?为此,上网、查书,忙乎了好几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内容。接着,我开始用心地备课。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绞尽了脑汁。多媒体课件用上了,操作材料准备了,活动高潮设计了,师幼互动也穿插了。反正,我所知道的先进理念都派上了用场。上课了,由于胸有成竹,我立即进入了角色,有条不紊地按照我的设计组织着活动。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感知、体验、辨析、操作,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课堂气氛时而活跃、时而安静,恰到好处。同时,我还不忘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以给大家思考和研讨。结果不出所料,活动过后大家一致表示。这是一节非常有价值的课,并对我的钻研精神大加赞赏。这时,一位老师由衷地感叹:“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我回答道:“这不是教研课吗?平时哪有这样的精力去研究!”  

  这就是我所面临的现实:一方面,日常教学“去研究化”;另一方面,教师研究“去教学化”。我相信,这个现实不仅仅是我面对的,也是我们许多人所面对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教学与研究的割裂呢?  

  1 观念偏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只需“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对于研究而言,犹如“市井小曲”之于“高山流水”。在内心深处,我们仍固执地认为,研究高于教学,二者很难融合。但我们却忘了研究的最终目的:服务于教学并提升教学。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了研究,但只是把研究看成教学的一种点缀。  

  2 心态偏激。无可否认,没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于是,有些教师为了优秀开始了研究。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追求一些名利本无可厚非。但若为了研究而研究,那么教学和研究只会本末倒置——脱离了教学实践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只能作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被束之高阁。  

  我们在行动——教研相长,你别无选择  

  [行动一:实行连环跟进教研方式]教研活动伊始,我们就确定了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源于教材,优化教材。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们引进了“连环跟进”的教研方式,即由多位教师在某一专题研究中连续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我们的基本程序是:集体研讨,预设活动方案——一研铺路——二研改进——三研优化——形成成熟方案。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尝试着观察、比较、分析、改进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预期和现场调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以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日常教学活动,努力让自己的教学由经验性教学走向反思性教学。“连环跟进”的实施。为我们拉近了教与研的距离。  

  [行动二:倡导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有些教师反映,他们更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实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连环跟进”的教研方式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于是,另一种教研方式——同课异构应运而生,即由多位教师不先经过研讨而相继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它的基本程序是:教师独立备课——相继展示教学活动——集体研讨——各自调整,再次实施——形成若干成熟方案。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开始成熟起来。他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增强了,有的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行动三:创立阶梯滚动教研方式]但同课异构给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一些难度。年轻的他们还是渴望得到老教师的扶持和帮助。怎样让青年教师自如地参与到教研中去呢?结合“连环跟进”和“同课异构”教研方式,我们又创立了一种新的教研方法——阶梯滚动。其基本程序是:两位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各自展示活动——集体研讨——青年教师自我修改、调整——青年教师展示活动——就该活动形成一批较成熟的方案。“阶梯滚动”教研方式的创立,不但使经验型教师乐在其中。更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他们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的。  

  综观我们的教研历程,虽然我们的行动还有些稚嫩。但起码我们在尽力诠释“在教学中研究”的理念,并努力向着“教研相长”的目标前行。而我也体会着上述行动带给我的思考。  

  1 穿透“雾里看花”的教学迷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敏感地发现教学情境中的研究价值,知道什么是我们的困惑和盲区,并努力地去思考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种去伪存真的思维方式。只有穿透“雾里看花”的教学迷雾,才能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品味“豁然开朗”的教学智慧。在教学研究中,特别需要教师的自我感悟和反思。教师应时常以研究的目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并借鉴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品味中获得“豁然开朗”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能力。  

  3 追求“和而不同”的教育活性。所谓“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我们所尝试的教与研的融合。既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我们教研组整体研究的和谐。“和而不同”,使我们每个教师的研究都拥有了共同的根基和独特的风格。(方莉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