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托班] 幼儿园托班主题活动:解析“大红布”系列活动

[复制链接]

5954

主题

595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0200
学前币
1235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5:5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一、活动背景

孩子的现状分析:

●情绪:

孩子入园已有两个月,情绪基本稳定,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喜欢在草地上跑跑、跳跳。大动作活动带给了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

●活动适应性:
有5~7名孩子在教师陪伴下操作、学习,表现得安定、自如。但当教师带领他们一起活动时,他们则表现出胆怯不安,喜欢拉着保育员的手做个旁观者,而不愿加入群体活动。

●动作:
有3~4名孩子跑、跳动作不稳定,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弱,但有模仿教师、同伴动作的愿望和行为表现。

●师幼关系:
孩子喜欢在教师陪伴下玩,表现出较强的依恋,喜欢和教师做“妈妈”和“宝宝”的情景游戏,被教师拥抱、触摸、亲吻后,情绪表现满足而积极。

二、活动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举办的“金秋艺术节”中,孩子们被从三楼阳台挂下来的写有大幅标语的红绸布吸引了,他们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绸布下。尤其在大风吹来时,他们更是兴奋得跳起来拍打绸布。看到他们欢呼、雀跃、奔跑的样子,教师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和期待的孩子的活动状态吗?孩子们的自发游戏引发教师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积累活动经验:
轻松自然地加入活动,愿意亲近同伴,体验和大家共同活动的乐趣。

●发展动作经验:
在运动中提升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感受性及动作的灵活性。

●教师的思考:
如何将活动目标转化为孩子的活动需要?怎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多种经验的选择性整合?
――“大红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情绪的满足、动作变化的体验、亲密的师幼关系的感受。
――“大红布”以怎样的活动方式呈现:以情景游戏“鸡妈妈带鸡宝宝出去玩”的方式展开和推进活动。
――“大红布”有哪些玩法:以发展孩子动作经验为主要目的,利用布的轻柔、平滑、张力、韧性、可变换以及色彩鲜艳等特性,开发其铺垫、包裹、拉扯、折叠、飘扬等功能,提升孩子的身体感受性,促进大动作的协调发展。

三、活动的展开与推进

●把握低结构活动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这些游戏时并没有一定的顺序,而是根据孩子在活动中即时的活动需要和活动倾向,根据动静交替原则随机进行,并运用情景性语言有效控制活动节奏,使活动各环节自然过渡、不留痕迹,避免无序等待。

●大量运用情景性语言:
顺应孩子“泛灵”的心理特征,教师将活动的规则、要求用情景性语言加以表达,使孩子易于理解并愿意遵循。如在进行“轱辘轱辘滚”游戏时,教师先把大红布平铺在草地上,此时如果教师说:“大家都把手松开,老师要铺布了。”孩子可能不会听,如果教师说:“大红布玩累了要睡觉,我们把小手松开,让大红布睡在草地上,好吗?”孩子就会乖乖地松开手,看着教师把红布铺平,因为他们认为大红布真的要睡觉了。

●活动中的观察要点:
――倾听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已有的活动经验。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教师情景性语言信号的反应速度,了解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观察,了解情景性语言指导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新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推进,将孩子的发展性需要转化为有趣的活动,使活动顺应孩子的需要。如在玩“穿越彩虹”时,孩子喜欢站在大红布下面,眺起来用手拍打红布,还喜欢等红布飘下来遮盖在自己头上。看到这个现象,教师就根据情景的发展及时设计了一个新的游戏“打雷了,下雨了”,果然这个游戏深受孩子欢迎。又如,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收起红布,可孩子意犹未尽。跟着慢慢收起的红布用脚去踩踏,于是教师又根据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设计了一个新游戏“踩大蛇”。


游戏名称
预设目标

玩法
动作经验的发展
活动经验的积累

穿越彩虹
奔跑、穿越
目测红布飘扬及落下的距离,本能地加快跑动速度
两名教师分别紧握红布(长方形)的两端用力向上挥甩,使红布向上飘扬,孩子从飘扬的红布下奔跑而过。
小乌龟向前爬
亲近教师
两名教师分别位于红布两端,孩子沿着红布爬到对面亲亲老师。
轱辘轱辘滚

翻滚、抚触
对身体各部位的自我认知,体验身体的变化
教师将红布铺在草地上。孩子平躺在上面,然后自由翻滚,教师抚触孩子身体。
挤饼饼
与同伴的身体

接触
亲近同伴
教师用红布把孩子圈在一起,使

孩子们在圈内相互依靠、碰触。
跳小河
跨、跳
目测距离,调整跨

跳姿势,积累控制

双脚力度、选择跨

跳方式的经验
教师将红布折叠成任意宽,孩子

在红布两侧自由来回跨、跳

动作需要
生成游戏
头部接受抚触
打雷了,下雨了
孩子躲在大红布下,教师用软棍隔着红布轻击孩子头部
追逐跑、踩踏
踩大蛇
将红布拧紧并在布的一端打结,使之成为“蛇头”,教师捏住另一端(蛇尾)奔跑并甩动长布,孩子跟随红布奔跑并踩踏“蛇头”。

四、活动后的反思

1.集体活动的价值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从托班孩子的特点出发,利用“大红布”的特性,想出了各种玩法。我们在解析“大红布”系列活动时,也初步归纳出托班集体活动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情绪体验:对于托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教养方式要“以情为先”,选择能引发孩子愉悦情绪的活动方式,使孩子的情绪稳定、积极。
●动作、活动经验:2~3岁是孩子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把握孩子的活动需要和兴趣点,以此设计活动,创设环境,并通过适
切的支持和推进使他们的动作与经验建立联系。
●集体活动适应性经验:一方面,教师应在集体情境中营造温馨、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入园不久的孩子在群体中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参加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使他们渐渐从“个体”跨人“群体”。
●共同学习经验:教师通过活动使孩子个体的经验互相影响。从模仿教师过渡到模仿同伴,形成支持性心理氛围,引发同伴互动,建立亲密的师幼、同伴关系。

2.集体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设定集体活动目标时,托班孩子的活动需要、活动目标和内容应转化为教师的可行性操作和孩子的可能性发展。
●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和行为特点,提供适切的推进式支持性活动。
●在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孩子在活动中产生的共同经验和获得发展的能力,思考、设计后续活动,促进孩子形成新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