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形”的问题

[复制链接]

928

主题

929

帖子

853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539
学前币
21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0:41: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本帖最后由 熊yoyo 于 2014-4-18 20:43 编辑

关于“形”的问题

       这是大家最关心,也最易陷入误区的问题。

6岁之前是孩子的“图形敏感期”。敏感于“形态”的变化、观察、联想,而不是表达。



这个阶段,孩子具有对图形的直觉能力和发散式的联想能力,如面对一条直线,孩子能把他想象成各种各样的长条形的东西,如蛇,毛线,电线杆、在启发下,还能大胆地联想到河流,音乐等。

对“形”的表现能力,需要手、脑、眼的高度协调以及对事物形态的理解能力,有些十一二岁孩子的作品中都很难准确表达物体的透视关系、明暗度等,因为在理解力还达不到时,手是很难跟上的,更何况是4—8岁的孩子。所以,不要奇怪,更不要焦虑,孩子们为什么会把各种各样长条形的东西都画成一条直线了!


这个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孩子能否画出具有自我意向的“形”。 这个“形”是和他们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的,是他们通过童心特别创造与热爱的“形”,如小娃娃、舞蹈的小人、汽车、恐龙,甚至鱼、轮船、火车、树木,他们会在这个图形敏感期内不厌其烦的画着这些“形”,但却各有细节的变化和奇妙之处。


                                                                  


过早的关注孩子画出了什么“形”,把这个认为他们是否有进步,是否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我想不应该再是现代家长对儿童绘画的认识标准,大家应该进步了,更应该头脑清楚。


可以说,不怕画的“乱”,就怕“不乱”,正确的课程应该是严格遵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敢违背与儿童天性自然契合的艺术创造规律的,对每一个孩子而言,开启和保护他们的创造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大开才能够大合,“开”是开放的、无规则的,“合”是闭合的、有归属的,若先“合”,要再“开”就难了,而先“开”,在充分地体验与感受之后的“合”则是自主而完善的,不要在孩子的创想与感知能力还未开启之前就用规则将其“合上”。那对于你们的孩子将是莫大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