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建学前教育网

 找回密码
 联系站长
查看: 1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园本教研] 教研管理:关注公开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成本

[复制链接]

1894

主题

1896

帖子

57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98
学前币
390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0:3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福建学前教育网会员,分享更多优质资源,让你轻松玩转幼教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联系站长

x
  在观摩公开教学活动时,听到有教师在为那些精彩的教学活动击节叫好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样精心组织一个活动,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如此高昂的成本,日常教学活动实在难以承担啊!”的确,有人把幼儿园的公开教学活动比喻为一个精心打扮的姑娘,是以完美的姿态闪亮登场的。事实上,这里隐含着一个教学成本问题。教学成本是指为达到教学效果所花的时间及投入的人力(包括行为、情感的投入)、物力资源。教学活动的效果与其所耗费的教学成本之比例必须适切,如果付出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或者只需耗费较低的教学成本也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那就说明教学成本过高了。因此,关注公开教学活动中教学成本与教学效果的对等与适切,成了我们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所必须面对的话题。

  下面结合一些公开教学活动案例,谈谈教学成本过高的几种具体表现。



  一、教具过多、过于精美,导致物质成本偏高

  案例1:一次中班语言活动“家”,教师除了精心制作演示课件(ppt)外,还准备了四幅关于“家”的场景图片和一幅图文并茂的诗歌挂图。此外每个幼儿要有游戏胸卡一张,各种小卡片三张。

  看得出来,教师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时间难以持久等心理特点出发,力图通过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这个短短20多分钟的教学活动所用到的教具,教师起码需要两天时间来准备,而从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看,那么多精美的教具让他们眼花缭乱,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摆弄教具上去了。可以说,过多的教具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达成产生了干扰。

  案例2:一次中班科学活动“沉浮”,教师为每桌准备了一个装了水的金鱼缸,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条擦手毛巾,还准备了很多水果作为操作材料,有苹果、梨、橘子、香蕉、圣女果、草莓、桂圆、荔枝等。

  在活动中,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是幼儿喜欢的水果,这确实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而,公开教学活动通常是被人为地“小班化”了的,教师可以通过在活动前反复叮咛让幼儿作好配合,而在日常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而对那么多诱人的水果,幼儿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吗?而教师采购那么多水果又要花多少钱呢?其实,在笔者看来,积木、小球等幼儿园常见的物品以及可乐瓶、牛奶盒等废旧材料同样可以用到这个活动中来,也许活动效果会更好,而教学成本则会低得多。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重形式,导致教学成本偏高

  案例3:一次大班语言活动“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活动包含四个环节:(1)出示课件,请幼儿看看两只老鼠在穿着打扮上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谁来自乡下,谁来自城里。(2)分别出示城市与乡村的图片,请幼儿在比较后与好朋友交流:城里老鼠与乡下老鼠住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3)教师在幼儿欣赏课件后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如:乡下老鼠怎样招待客人?城里老鼠喜欢乡村生活吗?乡下老鼠喜欢城里生活吗?(4)请幼儿自由分组,交流讨论: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更喜欢哪里的生活,为什么?

  活动的第二环节和第四环节教师都采用了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教师一宣布开始讨论,整个活动室就沸腾起来了,尤其是第四环节,有的幼儿一直忙着交换位置。有的幼儿刚坐下,又起身回去了,因为好朋友没跟着过来。小组交流讨论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选择交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的前提是话题要值得讨论,要有内容可讨论。而事实上。在我们看到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讨论是有名无实的。如,幼儿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谁也不在倾听;又如,发表意见的往往只是个别幼儿,大部分幼儿只是坐着,一言不发,发呆或想着自己的事;再如,有的话题幼儿感到没什么可说的,于是就交谈些与话题无关的内容。这显然是时间上的浪费。

  案例4:一次大班科学活动“纸杯电话”,教师准备了5种不同材质的绳子和纸杯,请幼儿先两两合作制作电话机,再探究绳子的材质与声音传递清晰度之间的关系,并作相应的记录。整个活动过程看上去颇为热闹。

  纸杯电话声音传递的清晰度不仅和绳子的材质有关,还和绳子的长度以及拉伸的松紧度有关。而教师显然没在意其他两个变量,没有对幼儿的制作和实验过程作必要的指导。因此,在这个含有三个变量的探究活动中,幼儿虽有探究的兴趣,目标也明确,但由于没有控制其他变量,探究的路径和方法上出了问题,最后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表述各自的发现时,幼儿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显然,这种探究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案例5:同样是在大班科学活动“纸杯电话”中,教师大概是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活动导入环节组织幼儿排成一排,玩“传话游戏”、即让幼儿从排头依次向后传话。游戏结束后教师问:“一句话要传这么长时间才能让最后一位小朋友知道,而且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能够又快又好且不会出错地达到传话的目的呢?”

  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情景很重要,但游戏情景应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手段创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加以精心思考。上述案例中教师所组织的游戏如果仅仅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笔者看来那实在是多余的,因为幼儿对制作活动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想为探究电话作铺垫的话,那两者之间又缺乏联系。其实,这个活动完全可以开宗明义,偏要来个游戏,如此这般“千呼万唤始出来”,岂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人为的“小班化”教学,择优选人,导致机会成本增高

  一般组织公开教学活动时,教师为了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效果突出,往往只从全班幼儿中挑选十几名“听话”的幼儿参加活动。这种以牺牲其他幼儿的学习机会为代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机会成本,更重要的是对那些被排斥在公开教学活动之外的幼儿不公平。不仅如此,那些被“遗忘”的幼儿完全有可能由此产生自卑、逆反心理,或失去自信,进而影响师幼关系、家园合作。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树立教学成本意识,特别是园领导要有教学成本意识,千万不要认为公开教学活动是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视物质上多投入一点为理所当然。或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无缺”。第二,应正确认识公开教学活动的价值,转变“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观念。执教教师要放下包袱,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组织教学,以研讨的心态看待评价,把它当作一次研究、尝试的机会,当作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三,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除了要看教学效果外,也要看教学成本。换句话说,把教学成本纳入评价指标。那些教学效果虽好但成本太高的教学活动,不值得推广,要积极提倡开展成本低而效果好的教学活动。

  公开教学活动有引领集体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公开教学活动进行成本核算,使之趋于朴实。我们提倡,尽力降低物化成本,把时间精力用于内化教学理念,不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高度警惕热闹背后的放任与浮躁,从而促使教学活动的“产出”真正大于“投入”。(江苏启东市和睦幼儿园  陈  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联系站长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